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研究
| 摘要 | 第5-6页 | 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 
| 1 绪论 | 第13-19页 | 
| 1.1 研究背景与项目依托 | 第13-14页 | 
| 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 
| 1.1.2 项目依托 | 第14页 | 
| 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4-15页 | 
| 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 
| 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5页 | 
| 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 
| 1.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16-18页 | 
| 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 
| 1.4.2 技术路线 | 第17-18页 | 
| 1.5 数据来源 | 第18-19页 | 
| 2 耕地后备资源现状 | 第19-31页 | 
| 2.1 试点县(市)耕地后备资源总体状况 | 第19-22页 | 
| 2.2 试点县(市)耕地后备资源数量与类型分布 | 第22-31页 | 
| 3 土地利用变化下的生态敏感性评价 | 第31-37页 | 
| 3.1 土地利用强度 | 第31-32页 | 
| 3.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| 第32-35页 | 
| 3.3 生态敏感性指数的计算 | 第35-36页 | 
| 3.4 土地利用变化下的生态敏感性分析 | 第36-37页 | 
| 4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适宜性分区 | 第37-53页 | 
| 4.1 十个区域总体分区 | 第37-38页 | 
| 4.2 试点县(市)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适宜性分区 | 第38-53页 | 
| 4.2.1 内蒙杭锦旗 | 第38-40页 | 
| 4.2.2 吉林洮南市 | 第40-42页 | 
| 4.2.3 黑龙江庆安县 | 第42-43页 | 
| 4.2.4 浙江舟山市 | 第43-44页 | 
| 4.2.5 山东肥城市 | 第44-46页 | 
| 4.2.6 湖南沅江市 | 第46-47页 | 
| 4.2.7 贵州独山县 | 第47-48页 | 
| 4.2.8 西藏曲水县 | 第48-50页 | 
| 4.2.9 甘肃景泰县 | 第50-51页 | 
| 4.2.10 新疆尉犁县 | 第51-53页 | 
| 5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| 第53-62页 | 
| 5.1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限制因素 | 第53-57页 | 
| 5.2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| 第57-62页 | 
| 5.2.1 不同类型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| 第57-58页 | 
| 5.2.2 不同区域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| 第58-62页 | 
| 6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| 第62-64页 | 
| 6.1 合理规划,科学布局 | 第62页 | 
| 6.2 政策引导,集约用地 | 第62页 | 
| 6.3 推广技术,高效用水 | 第62-63页 | 
| 6.4 重视生态,综合利用 | 第63-64页 | 
| 7 结论与讨论 | 第64-66页 | 
| 7.1 结论 | 第64页 | 
| 7.2 可能的创新点 | 第64页 | 
| 7.3 不足与展望 | 第64-66页 | 
| 致谢 | 第66-67页 | 
| 参考文献 | 第67-72页 | 
| 附录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