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世界各国经济概况、经济史、经济地理论文--中国经济论文--国民经济计划及其管理论文--国有资产管理与评估论文

基层公共资源招投标中串标问题研究--以惠州市L镇为例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3-21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3-14页
    1.2 研究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理论意义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现实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5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研究综述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研究综述第17-20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方法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技术路线第20-21页
第二章 相关核心概念及基础理论第21-24页
    2.1 相关核心概念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公共资源的内涵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招投标的内涵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串标的内涵第21页
    2.2 招投标的基础理论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合谋理论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委托代理理论第23-24页
第三章 惠州市L镇公共资源招投标现状及串标现象分析第24-34页
    3.1 惠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现状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惠州市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简介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主要做法为“三改一建”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改革效益第25-27页
    3.2 惠州市L镇公共资源交易现状第27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惠州市L镇公共资源交易简介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惠州市L镇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工作流程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串标问题案例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串标问题的形式第31-32页
    3.3 串标的危害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干扰市场的正常秩序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损害国家的投资利益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损害其他投标人的合法权益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导致“豆腐渣”工程第33-34页
第四章 惠州市L镇公共资源招投标中串标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4-40页
    4.1 经济利益驱使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招投标的各方利益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企业存在投机的行为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政府官员滥用公共权力谋取个人私利第34-35页
    4.2 社会体制缺陷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监管体制不健全第35页
    4.3 制度还不完备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现有的法律法规不够完整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监管方法不够规范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招投标法律的可操作性不够强第36页
    4.4 监管乏力,处罚力度小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监督方式不够多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中标后的监督执法偏软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串标行为发现难,查证更难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对串标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大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考核评价机制尚不到位第38-39页
    4.5 设备欠缺,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网络信息化系统建设还不到位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招标从业人员有待建立长效培训机制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人员编制落实难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第三方中介机构操作不够规范第39-40页
第五章 国内外治理串标经验的启示第40-45页
    5.1 国外串标治理经验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制定较为详尽的规章制度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成立专门的监督执法机关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实行严厉的处罚制度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实行宽免制度第43页
    5.2 国内串标治理经验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加强综合监管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实行电子招投标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采用摇号法第44-45页
第六章 惠州市L镇公共资源招投标中串标问题的解决对策第45-52页
    6.1 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职责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增加国家行政工作人员应承担的行政责任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明确国家行政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和义务第45页
    6.2 健全完善体制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建立和完善招投标法律法规体系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完善监督执法制度体系建设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完善诚信体系的建设第46-47页
    6.3 完善管理与监督制度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强化对领导干部及招投标工作人员的法治管理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加强招投标的法律程序管理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完善招投标的监督制度第48页
    6.4 加大处罚力度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强化项目的标后监管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增大串标行为被查处的概率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6.4.3 增加串标的机会成本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6.4.4 加大对参与串标的单位的处罚力度第50页
    6.5 加强有效治理,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6.5.1 实现网络信息化全覆盖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6.5.2 建立招投标从业人员长效培训机制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6.5.3 加大对串标案件的查处力度第51-52页
结论第52-53页
参考文献第53-56页
致谢第56-57页
附件第57页

论文共5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广州某乳业公司冷链物流配送网络优化研究
下一篇: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