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5-45页 |
1.1 引言 | 第15-16页 |
1.2 电池技术 | 第16-17页 |
1.3 锂离子电池 | 第17-33页 |
1.3.1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| 第20-23页 |
1.3.1.1 三元复合层状正极材料Li[Ni1-x-y CoxMny]O2 | 第21-22页 |
1.3.1.2 富锂的层状氧化物 | 第22页 |
1.3.1.4 LiMn_2O_4 | 第22页 |
1.3.1.5 LiFePO_4 | 第22-23页 |
1.3.1.6 LiM_xFe_(1-x)PO_4 (M:Mn和Co)正极材料 | 第23页 |
1.3.1.7 其他正极材料 | 第23页 |
1.3.2 电解质 | 第23-24页 |
1.3.3 隔膜 | 第24页 |
1.3.4 负极材料 | 第24-33页 |
1.3.4.1 嵌入和脱出型材料 | 第25-30页 |
1.3.4.1.1 硬碳 | 第27页 |
1.3.4.1.2 碳纳米管 | 第27-28页 |
1.3.4.1.3 石墨烯 | 第28-29页 |
1.3.4.1.4 钛基氧化物 | 第29页 |
1.3.4.1.5 尖晶石型Li_4Ti_5O_(12) | 第29-30页 |
1.3.4.1.6 二氧化钛 | 第30页 |
1.3.4.2 合金和脱合金材料 | 第30-32页 |
1.3.4.2.1 Si基负极材料 | 第30-31页 |
1.3.4.2.2 Ge基负极材料 | 第31-32页 |
1.3.4.3 转化型材料 | 第32-33页 |
1.3.4.3.1 铁氧化物 | 第32页 |
1.3.4.3.2 钴氧化物 | 第32-33页 |
1.3.4.4 其他化合物 | 第33页 |
1.4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 | 第33-3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5-45页 |
第二章 实验部分 | 第45-53页 |
2.1 实验药品及设备 | 第45-46页 |
2.1.1 实验药品 | 第45页 |
2.1.2 实验仪器 | 第45-46页 |
2.2 材料的表征及分析技术 | 第46-48页 |
2.2.1 热失重测试分析(TGA) | 第46页 |
2.2.2 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及电子能谱(EDS) | 第46-47页 |
2.2.3 X-射线衍射技术(XRD) | 第47页 |
2.2.4 氮气吸脱附测试(BET) | 第47-48页 |
2.2.5 X-射线光电子能谱(XPS) | 第48页 |
2.2.6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(FT-IR) | 第48页 |
2.3 电化学测试方法和原理 | 第48-51页 |
2.3.1 电池极片制备 | 第48-49页 |
2.3.2 纽扣电池的组装 | 第49-50页 |
2.3.3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及倍率性能测试 | 第50页 |
2.3.4 循环伏安测试(CV)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3页 |
第三章 Co掺杂ZnO/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| 第53-69页 |
3.1 引言 | 第53-54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54-55页 |
3.2.1 材料的制备 | 第54-55页 |
3.2.1.1 纳米片状结构Co掺杂MOF-5 的前驱物的制备 | 第54页 |
3.2.1.2 纳米片状结构Co掺杂ZnO / C复合材料的制备 | 第54-55页 |
3.2.2 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分析 | 第55页 |
3.2.2.1 X-射线衍射(XRD)物相分析 | 第55页 |
3.2.2.2 扫面电子显微镜(SEM)表征 | 第55页 |
3.2.3 扣式电池组装 | 第55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5-64页 |
3.3.1 纳米片状结构Co掺杂MOF-5 的前驱物的表征 | 第55-57页 |
3.3.1.1 结构与形貌分析 | 第55-56页 |
3.3.1.2 晶体结构和物相分析 | 第56-57页 |
3.3.1.3 热重分析 | 第57页 |
3.3.2 Co掺杂ZnO/C纳米片的表征 | 第57-61页 |
3.3.2.1 结构与形貌分析 | 第57-58页 |
3.3.2.2 晶体结构和物相分析 | 第58-60页 |
3.3.2.3 比表面和孔径分析 | 第60页 |
3.3.2.4 热重分析 | 第60-61页 |
3.3.3 Co掺杂ZnO / C纳米片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61-64页 |
3.3.3.1 循环伏安测试 | 第61-62页 |
3.3.3.2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 | 第62-63页 |
3.3.3.3 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测试 | 第63-64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9页 |
第四章 Co_xO_y/Co/C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69-81页 |
4.1 引言 | 第69-70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70-71页 |
4.2.1 材料的制备 | 第70-71页 |
4.2.1.1 纳米片状结构Co掺杂MOF-5 的前驱物的制备 | 第70-71页 |
4.2.1.2 Co氧化物 / Co / C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| 第71页 |
4.2.2 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分析 | 第71页 |
4.2.2.1 X-射线衍射(XRD)物相分析 | 第71页 |
4.2.2.2 扫面电子显微镜(SEM)表征 | 第71页 |
4.2.3 扣式电池组装 | 第71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71-76页 |
4.3.1 Co / C复合材料和Co氧化物 / Co / C纳米复合材料的表征 | 第71-74页 |
4.3.1.1 结构与形貌分析 | 第71-72页 |
4.3.1.2 晶体结构和物相分析 | 第72-74页 |
4.3.2 Co氧化物 / Co / C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74-76页 |
4.3.2.1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 | 第74-76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1页 |
第五章 NiFe_2O_4/NC纳米介孔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| 第81-97页 |
5.1 引言 | 第81-82页 |
5.2 实验部分 | 第82-83页 |
5.2.1 材料的制备 | 第82-83页 |
5.2.1.1 NiFe-MOF前驱物的制备 | 第82页 |
5.2.1.2 NiFe_2O_4 / NC纳米介孔复合材料的制备 | 第82-83页 |
5.2.2 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分析 | 第83页 |
5.2.2.1 X-射线衍射(XRD)物相分析 | 第83页 |
5.2.2.2 扫面电子显微镜(SEM)表征 | 第83页 |
5.2.3 扣式电池组装 | 第83页 |
5.3 结果与讨论 | 第83-91页 |
5.3.1 NiFe-MOF前驱物的表征 | 第83-86页 |
5.3.1.1 结构与形貌分析 | 第83-84页 |
5.3.1.2 晶体结构和物相分析 | 第84-85页 |
5.3.1.3 热重分析 | 第85页 |
5.3.1.4 红外分析 | 第85-86页 |
5.3.2 NiFe_2O_4 / NC纳米介孔复合材料的表征 | 第86-89页 |
5.3.2.1 晶体结构和物相分析 | 第86-88页 |
5.3.2.2 比表面和孔径分析 | 第88-89页 |
5.3.3 NiFe_2O_4 / NC纳米介孔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89-91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91-9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3-97页 |
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| 第97-99页 |
6.1 本论文主要结论 | 第97页 |
6.2 展望 | 第97-99页 |
致谢 | 第99-10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及主要成果 | 第1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