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1-34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11-31页 |
1.1 授时因子对鳞翅目昆虫行为、代谢及生理的影响 | 第11-14页 |
1.2 接受授时因子信号的核心生物钟信号通路 | 第14-20页 |
1.3 生物钟与代谢调控的互作 | 第20-29页 |
1.4 鳞翅目昆虫是多种授时授时因子作用环路研究的优势材料 | 第29-31页 |
2 论文研究思路 | 第31-34页 |
2.1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31页 |
2.2 研究目标 | 第31页 |
2.3 研究内容 | 第31-32页 |
2.4 研究技术路线 | 第32-34页 |
第二章 温度和光照通过亲源因子调控糖酵解途径影响家蚕卵受精 | 第34-47页 |
1 材料和方法 | 第35-38页 |
1.1 实验动物与取材方法 | 第35-36页 |
1.2 酶活性测定方法 | 第36页 |
1.3 能荷值的测定 | 第36-37页 |
1.4 丙酮酸、果糖、乳酸、葡萄糖含量测定 | 第37页 |
1.5 qRT-PCR | 第37页 |
1.6 数据分析 | 第37-38页 |
2 结果 | 第38-43页 |
2.1 亲代温度和光照逆境影响蚕卵的受精率 | 第38-39页 |
2.2 亲代蛹暴露于 32LL环境后蚕卵能量代谢发生异常 | 第39页 |
2.3 蚕卵中低活性BmCS暗示TCA并非受精过程主要供能途径 | 第39-41页 |
2.4 NAD+再生障碍证明糖酵解受阻 | 第41页 |
2.5 丙酮酸代谢阻碍导致糖酵解进程受阻 | 第41-43页 |
3 讨论 | 第43-46页 |
3.1 亲代环境没有影响蚕卵受精过程中的TCA过程 | 第43页 |
3.2 家蚕早期卵的糖酵解利用了果糖,而不是葡萄糖作为底物 | 第43-44页 |
3.3 亲源糖酵解的转录水平和酶活调控影响到子代的受精 | 第44-46页 |
4 结论 | 第46-47页 |
第三章 抑制BmPer基因表达诱导BmN细胞糖代谢水平降低和生长异常 | 第47-67页 |
1 材料和方法 | 第48-51页 |
1.1 细胞系 | 第48-49页 |
1.2 DAPI和细胞膜染色 | 第49页 |
1.3 测定细胞生长速率 | 第49页 |
1.4 GC/LC-MS测定 | 第49-50页 |
1.5 qRT-PCR | 第50页 |
1.6 酶活测定 | 第50-51页 |
1.7 数据统计 | 第51页 |
2 结果 | 第51-63页 |
2.1 敲降BmPer基因表达对BmN细胞生物钟系统和细胞生长的影响 | 第51-54页 |
2.2 Per-KD细胞的代谢组学变化 | 第54-61页 |
2.3 Per-KD细胞出现了糖代谢障碍 | 第61-63页 |
3 讨论 | 第63-66页 |
3.1 敲降BmPer后生物钟系统对糖代谢的影响方式 | 第63-64页 |
3.2 生物钟和代谢互作的方式复杂 | 第64-66页 |
4 结论 | 第66-67页 |
第四章 抑制BmCry1基因表达导致BmN细胞糖代谢水平提高和生长异常 | 第67-87页 |
1 材料和方法 | 第67-68页 |
1.1 细胞系 | 第67-68页 |
1.2 DAPI和细胞膜染色 | 第68页 |
1.3 测定细胞生长速率 | 第68页 |
1.4 GC/LC-MS测定 | 第68页 |
1.5 qRT-PCR | 第68页 |
1.6 酶活测定 | 第68页 |
1.7 数据统计 | 第68页 |
2 结果 | 第68-81页 |
2.1 敲降BmCry1基因导致细胞变小,生长速度加快 | 第68-72页 |
2.2 敲降BmCry1导致细胞整体代谢变化 | 第72-79页 |
2.3 敲降BmCry1导致细胞糖代谢的变化 | 第79-81页 |
3 讨论 | 第81-87页 |
3.1 敲降BmCry1后BmN细胞糖代谢的变化与调节方式 | 第82-83页 |
3.2 敲降BmCry1后BmN细胞整体代谢途径的变化 | 第83-85页 |
3.3 敲降BmCry1与敲降BmPer的影响差异与可能机制比较 | 第85-87页 |
第五章 家蚕生物钟核心负反馈环路的验证 | 第87-105页 |
1 材料和方法 | 第88-89页 |
1.1 细胞系 | 第88页 |
1.2 免疫荧光 | 第88-89页 |
1.3 qRT-PCR | 第89页 |
1.4 Western bloting | 第89页 |
2 结果 | 第89-102页 |
2.1 光授时下BmCRY1作为光接收信号的验证 | 第91-94页 |
2.2 光照授时下,BmCRY2转运功能的验证 | 第94-97页 |
2.3 光照授时下,BmPER蛋白信号转导功能的验证 | 第97-99页 |
2.4 温度授时与光照授时并非同一通路 | 第99-102页 |
3 讨论 | 第102-105页 |
3.1 光照授时信号通路的验证和整合 | 第102-103页 |
3.2 温度信号通路的初步探索和推测的提出 | 第103页 |
3.3 本文的限制性以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| 第103-105页 |
第六章 综合结论 | 第105-108页 |
1 综合结论 | 第105-106页 |
1.1 授时因子对家蚕代谢具有重要影响从而影响子代受精 | 第105页 |
1.2 敲降生物钟基因不仅会导致细胞系表型异常,也会导致代谢异常 | 第105页 |
1.3 不同授时因子下生物钟核心振荡器通路有所不同 | 第105-106页 |
1.4 生物钟损伤的方式不同对代谢造成的异常也有所不同 | 第106页 |
2 创新点 | 第106页 |
3 研究展望 | 第106-10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8-12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项目及成果 | 第128-131页 |
1 主持与参与的科研项目 | 第128页 |
2 国内外刊物发表文章 | 第128-129页 |
3 国际及全国性会议发表论文 | 第129-130页 |
4 申请或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 | 第130-131页 |
资助项目 | 第131-132页 |
附录 | 第132-137页 |
附录1 文中主要缩略词表 | 第132-134页 |
附录2 常用试剂 | 第134-136页 |
附录3 常用仪器设备 | 第136-137页 |
致谢 | 第137-13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