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闭症儿童的玩具及其设计方法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1.1 自闭症的现状与治疗 | 第10-11页 |
1.2 自闭症儿童玩具的定义 | 第11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情况 | 第11-15页 |
1.4 本文结构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自闭症儿童玩具及其分类 | 第17-32页 |
2.1 市场现状及趋势 | 第17-18页 |
2.2 现有的自闭症儿童玩具的分类 | 第18-19页 |
2.2.1 自闭症资源网的分类方法 | 第18-19页 |
2.2.2 国内学者使用的分类方法 | 第19页 |
2.2.3 本研究采用的分类方法 | 第19页 |
2.3 自闭症儿童玩具分类 | 第19-29页 |
2.3.1 注意力干预类 | 第19-20页 |
2.3.2 感官刺激类 | 第20-23页 |
2.3.3 感觉统合类 | 第23-25页 |
2.3.4 认知学习类 | 第25-26页 |
2.3.5 生活技能类 | 第26-27页 |
2.3.6 促进互动类 | 第27-29页 |
2.4 自闭症儿童玩具分类表 | 第29-31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三章 自闭症儿童玩具设计框架 | 第32-41页 |
3.1 设计框架 | 第32-33页 |
3.2 实验的实施 | 第33-34页 |
3.2.1 实验准备 | 第33页 |
3.2.2 设计需求讲解及材料阅读 | 第33-34页 |
3.2.3 设计师设计自闭症儿童玩具 | 第34页 |
3.2.4 填写问卷及访谈 | 第34页 |
3.3 实验数据处理及其结果 | 第34-35页 |
3.3.1 特殊被试数据处理 | 第34页 |
3.3.2 剔除无效数据 | 第34-35页 |
3.3.3 实验结果统计 | 第35页 |
3.4 实验结果评价 | 第35-39页 |
3.4.1 设计作品统计结果及分析 | 第35-36页 |
3.4.2 设计师自身对设计过程的评价 | 第36-37页 |
3.4.3 家长与康复机构教师的评分 | 第37-38页 |
3.4.4 实践成本评分及分析 | 第38页 |
3.4.5 特殊样本的分析 | 第38-39页 |
3.5 设计框架的作用原理 | 第39-40页 |
3.5.1 为设计提供了设计的方向 | 第39-40页 |
3.5.2 为设计提供了阈值 | 第40页 |
3.5.3 为设计提供了可复用元素 | 第40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四章 天空盒设计案例 | 第41-51页 |
4.1 设计背景 | 第41-43页 |
4.1.1 感觉统合课程 | 第41-42页 |
4.1.2 应用行为分析中的自然奖励 | 第42页 |
4.1.3 设计框架的使用 | 第42-43页 |
4.2 概念可行性探究 | 第43-44页 |
4.2.1 声音作为自然奖励的可行性探究 | 第43-44页 |
4.2.2 感统中声音奖励可行性测试 | 第44页 |
4.3 声音偏好探究 | 第44-47页 |
4.3.1 实验材料 | 第44-45页 |
4.3.2 实验方法 | 第45-47页 |
4.3.3 实验结果 | 第47页 |
4.4 材料偏好探究 | 第47-48页 |
4.5 天空盒模型制作 | 第48-49页 |
4.6 天空盒效果评估 | 第49-50页 |
4.7 产品评估结果分析 | 第50页 |
4.8 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五章 自闭症儿童玩具设计原则 | 第51-61页 |
5.1 多观察再设计 | 第51-53页 |
5.2 有效性优先 | 第53-55页 |
5.3 善用自然奖励 | 第55页 |
5.4 更高的安全性 | 第55页 |
5.5 针对性与可调节性 | 第55-56页 |
5.6 快速试错 | 第56-57页 |
5.7 多维评价 | 第57-60页 |
5.7.1 家长评价 | 第57页 |
5.7.2 教师评价 | 第57-58页 |
5.7.3 技术指标评价 | 第58-59页 |
5.7.4 对比评价 | 第59-60页 |
5.8 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结论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5页 |
附录 | 第65-79页 |
附录1 自闭症儿童玩具分类表 | 第65-71页 |
附录2 智能砂盒相关源代码 | 第71-72页 |
附录3 春雪中Arduino Mega代码 | 第72-7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9-80页 |
致谢 | 第80-81页 |
附件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