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古代文学(~1840年)论文

先秦到西汉典籍中的孔子形象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绪论:研究现状、目的和价值第9-12页
第一章 先秦诸子中的孔子形象第12-34页
 第一节 儒家文献中的孔子形象第12-24页
  一 《论语》第12-18页
  二 《孟子》第18-19页
  三 《荀子》第19-24页
 第二节 非儒家文献中的孔子形象第24-34页
  一 《墨子》第24-26页
  二 《庄子》第26-30页
  三 《韩非子》第30-34页
第二章 经史中的孔子形象第34-56页
 第一节 经传文献中的孔子形象第34-47页
  一 《韩诗外传》第34-38页
  二 《礼记》(附《易传》)第38-43页
  三 《左传》第43-47页
 第二节 《史记》中的孔子形象第47-56页
  一 《史记》中孔子的定位第47-51页
  二 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第51-56页
第三章 杂说中的孔子形象第56-71页
 第一节 杂家类文献中的孔子形象第56-63页
  一 《吕氏春秋》第56-60页
  二 《淮南子》第60-63页
 第二节 杂说类文献中的孔子形象第63-71页
  一 《说苑》第63-68页
  二 《说苑》与《孔子家语》之关系第68-71页
第四章 孔子形象流变原因分析第71-81页
 第一节 孔子形象流变简述第71-74页
 第二节 思想学术的交锋第74-77页
 第三节 社会政治的变迁第77-81页
第五章 孔子形象流变意义分析第81-97页
 第一节 孔子形象流变的史学意义第81-88页
  一 互见文献显出文献渊源第81-83页
  二 构成事语类史书重要内容第83-86页
  三 文献反映出儒家倾向第86-88页
 第二节 孔子形象流变的文学意义第88-97页
  一 内容上以对话为主第88-90页
  二 手法上重义不重事第90-93页
  三 流传上借助传说第93-97页
附录:《论语》以后互见文献表第97-103页
结语第103-105页
参考文献第105-109页
后记第109-110页

论文共11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风潮中传统的坚守与更新--以微博中戏谑式流行语为例
下一篇:李商隐七律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