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民间文学论文

风潮中传统的坚守与更新--以微博中戏谑式流行语为例

内容提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6页
绪论第6-19页
 一、研究背景简述第6页
 二、研究对象的选定及核心概念界定第6-8页
 三、研究目的及意义第8-12页
 四、学术史梳理及问题的提出第12-19页
  (一) 学术史梳理第12-17页
  (二) 研究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思路第17-19页
第一章 微博发展现状及其中戏谑流行语特点第19-33页
 第一节 风潮:电子媒介的传播趋势第19-21页
 第二节 崛起:微博在全球及国内的勃发第21-24页
 第三节 微博中戏谑流行语的特点第24-33页
  (一) 一种可以保存的言说方式第24-26页
  (二) 集体性和变异性特征第26-27页
  (三) 语言的极致碎片化第27-28页
  (四) 个人表达与公共诉求的重要工具第28-33页
第二章 民众话语的狂欢盛宴第33-52页
 第一节 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中的"狂欢"精神第33-35页
  (一) 颠覆性与意义重构第33-34页
  (二) 游戏性和诙谐精神第34-35页
 第二节 戏谑式流行语——微博狂欢广场中的语言盛宴第35-43页
  (一) 融入生活经验的改写第36-38页
  (二) 纯粹的语言游戏第38-40页
  (三) 话语狂欢中对传统的坚守和更新第40-43页
 第三节 戏谑式流行语文本的衍生及意义转换第43-52页
  (一) 集体感伤情绪的弥散第44-51页
  (二) 娱乐精神对集体感伤的反讽式消解第51-52页
第三章 微博中的人际交流第52-65页
 第一节 印象管理中的自我实现第52-54页
 第二节 戏谑式流行语中的表演第54-60页
  (一) 表演者标定表演的手段第55-58页
  (二) 观众的互动第58-60页
 第三节 群体识别和亲密感的产生第60-65页
  (一) 群体识别功能第60-63页
  (二) 亲密感的产生第63-65页
结论第65-67页
参考文献第67-71页
后记第71-73页

论文共7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毛宗岗小说评点范畴研究
下一篇:先秦到西汉典籍中的孔子形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