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.绪论 | 第10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1-18页 |
1.2.1 有关财务绩效评价内容研究 | 第11-13页 |
1.2.2 有关财务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| 第13-15页 |
1.2.3 有关战略性性新兴产业及节能环保产业研究 | 第15-18页 |
1.2.4 现有研究的借鉴和启示 | 第18页 |
1.3 研究内容、方法与创新点 | 第18-20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1.3.3 研究思路 | 第20页 |
1.4 创新的及贡献 | 第20-21页 |
2.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财务绩效评价相关理论基础 | 第21-27页 |
2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1-23页 |
2.1.1 财务绩效概念界定 | 第21-22页 |
2.1.2 战略性节能环保产业界定 | 第22-23页 |
2.2 财务绩效相关理论基础 | 第23-27页 |
2.2.1 委托代理理论 | 第23页 |
2.2.2 权变管理理论 | 第23-24页 |
2.2.3 利益相关者理论 | 第24页 |
2.2.4 战略管理理论 | 第24-25页 |
2.2.5 波特竞争理论 | 第25-27页 |
3.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财务绩效评价现状分析 | 第27-35页 |
3.1 我国战略性节能环保产业的特点 | 第27-31页 |
3.1.1 产业规模显著扩大 | 第27页 |
3.1.2 业务覆盖范围广,产业结构分布均匀 | 第27-29页 |
3.1.3 法律政策体系趋向完善 | 第29-30页 |
3.1.4 政策驱动型产业链 | 第30-31页 |
3.2 战略性节能环保产业财务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| 第31-33页 |
3.2.1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选取单一,忽视长期效益 | 第31页 |
3.2.2 财务绩效评价方法应用失准,背离企业战略 | 第31-32页 |
3.2.3 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各自为政,难以横向对比 | 第32页 |
3.2.4 财务绩效评价成果运用缺位,评价沦为过场 | 第32-33页 |
3.3 战略性节能环保产业财务绩效现状分析 | 第33-35页 |
3.3.1 偿债能力分析 | 第33页 |
3.3.2 营运能力分析 | 第33-34页 |
3.3.3 盈利能力分析 | 第34页 |
3.3.4 成长能力分析 | 第34-35页 |
4.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实证研究 | 第35-48页 |
4.1 实证研究理论模型 | 第35-39页 |
4.1.1 DEA-Topsis理论模型 | 第35-37页 |
4.1.2 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 | 第37页 |
4.1.3 实证模型适用性的总结 | 第37-39页 |
4.2 战略性节能环保产业实证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39-41页 |
4.2.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| 第39-40页 |
4.2.2 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40-41页 |
4.3 基于DEA-topsis模型财务绩效静态评价分析 | 第41-45页 |
4.3.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| 第41页 |
4.3.2 原始指标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| 第41-42页 |
4.3.3 DEA有效性分析 | 第42-44页 |
4.3.4 Topsis排名 | 第44-45页 |
4.3.5 基于DEA-topsis模型财务绩效静态评价实证结果分析 | 第45页 |
4.4 基于DEA-Malquist指数财务绩效动态评价分析 | 第45-48页 |
4.4.1 数据来源和无纲量化处理说明 | 第45页 |
4.4.2 Malquist实证结果 | 第45-46页 |
4.4.3 基于Malquist指数财务绩效动态评价实证结果分析 | 第46-48页 |
5.结论 | 第48-50页 |
5.1 全文总结 | 第48页 |
5.2 政策建议 | 第48-49页 |
5.3 不足与展望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5页 |
附录 | 第55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