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缩略表 | 第16-1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7-27页 |
1.1 离子通道概述 | 第17-18页 |
1.2 电压门控的钙离子通道 | 第18-19页 |
1.2.1 电压门控的钙离子通道的结构与命名 | 第18-19页 |
1.2.2 电压门控的钙离子通道的分布与生理功能 | 第19页 |
1.3 电压门控的钾离子通道 | 第19-23页 |
1.3.1 BK通道的结构与功能 | 第19-21页 |
1.3.2 KCNQ1/KCNE1/KCNE3的结构与功能 | 第21-22页 |
1.3.3 KCNH2的结构与功能 | 第22-23页 |
1.4 以离子通道为靶点研究中草药的必要性 | 第23-24页 |
1.5 三七的研究现状 | 第24-25页 |
1.6 蜘蛛香的研究现状 | 第25-27页 |
第二章 RPNS舒张去极化引起的血管收缩及其对离子通道的作用 | 第27-49页 |
2.1 材料与仪器 | 第27-33页 |
2.1.1 主要仪器 | 第27-28页 |
2.1.2 主要试剂 | 第28-30页 |
2.1.3 主要溶液及配制 | 第30-33页 |
2.1.4 实验动物 | 第33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33-40页 |
2.2.1 质粒的转化扩增及其纯化 | 第33-34页 |
2.2.2 mRNA的制备 | 第34-38页 |
2.2.3 非洲爪蟾卵母细胞的制备及注射 | 第38页 |
2.2.4 小鼠胸主动脉环的制备 | 第38-39页 |
2.2.5 离体血管实验检测RPNS对内皮完整的血管环的作用 | 第39页 |
2.2.6 离体血管实验检测RPNS对去内皮的血管环的作用 | 第39页 |
2.2.7 双电极电压钳检测RPNS对钙离子通道的作用 | 第39页 |
2.2.8 双电极电压钳检测RPNS对的钾离子通道的作用 | 第39-40页 |
2.2.9 统计学分析 | 第40页 |
2.3 实验结果 | 第40-49页 |
2.3.1 观察RPNS对1 μ mol·L~(-1) PE预收缩内皮完整的血管的影响 | 第40-42页 |
2.3.2 观察RPNS对60 μ mol·L~(-1) KCl预收缩去内皮的血管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2.3.3 观察不同剂量RPNS对Ca_v1.2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2.3.4 观察RPNS对其他离子通道的影响 | 第44-47页 |
2.3.5 讨论与结论 | 第47-49页 |
第三章 来源于蜘蛛香的化合物对离子通道的作用 | 第49-81页 |
3.1 材料与仪器 | 第49-55页 |
3.1.1 主要仪器 | 第49-50页 |
3.1.2 主要试剂 | 第50-52页 |
3.1.3 测试的化合物 | 第52-53页 |
3.1.4 主要溶液及配制 | 第53-55页 |
3.1.5 实验动物 | 第55页 |
3.2 实验方法 | 第55-62页 |
3.2.1 质粒的转化扩增及其纯化 | 第55-56页 |
3.2.2 mRNA的制备 | 第56-59页 |
3.2.3 非洲爪蟾卵母细胞的制备及注射 | 第59-60页 |
3.2.4 双电极电压钳实验检测蜘蛛香初提物对Cav2.2及Cav3.1的作用 | 第60页 |
3.2.5 双电极电压钳实验检测zjv27、zjv31、zsj3、zsj4、zsj14、zsj16、zsj11a及zsj17a对Cav2.2的作用 | 第60-61页 |
3.2.6 双电极电压钳实验检测zjv27、zjv31、zsj3、zsj4、zsj14、zsj16、zsj11a及zsj17a对Cav3.1的作用 | 第61页 |
3.2.7 双电极电压钳实验检测zjv27、zjv31、zsj3、zsj4、zsj14、zsj16、zsj11a及zsj17a对Cav1.2、Cav2.1、KCNH2及BK通道的作用 | 第61-62页 |
3.2.8 双电极电压钳实验检测其它化合物对钙离子离子通道、KCNH2、KCNQ1及BK通道的作用 | 第62页 |
3.2.9 统计学分析 | 第62页 |
3.3 实验结果 | 第62-75页 |
3.3.1 观察蜘蛛香初提物对Cav2.2及Cav3.1的作用 | 第62-63页 |
3.3.2 双电极电压钳实验检测zjv27、zjv31、zsj3、zsj4、zsj14、zsj16、zsj11a及zsj17a对Cav2.2的作用 | 第63-67页 |
3.3.3 双电极电压钳实验检测zjv27、zjv31、zsj3、zsj4、zsj14、zsj16、zsj11a及zsj17a对Cav3.1的作用 | 第67-70页 |
3.3.4 双电极电压钳实验检测zjv27、zjv31、zsj3、zsj4、zsj14、zsj16、zsj11a及zsj17a对Cav2.1、Cav1.2、KCNH2及BK通道的作用 | 第70-71页 |
3.3.5 双电极电压钳实验检测其它化合物对离子通道的作用 | 第71-75页 |
3.4 总结与讨论 | 第75-81页 |
3.4.1 蜘蛛香化合物对Cav 2.2的抑制作用 | 第76-77页 |
3.4.2 蜘蛛香化合物对Cav 3.1的抑制作用 | 第77页 |
3.4.3 蜘蛛香化合物对Cav 1.2的抑制作用 | 第77-78页 |
3.4.4 蜘蛛香化合物对Cav 2.1的抑制作用 | 第78页 |
3.4.5 蜘蛛香化合物对BK通道的抑制作用 | 第78-79页 |
3.4.6 蜘蛛香化合物对KCNQ1及KCNH2的作用 | 第79页 |
3.4.7 小结 | 第79-81页 |
第四章 其他中草药对离子通道的作用 | 第81-118页 |
4.1 材料与仪器 | 第81-94页 |
4.1.1 主要仪器 | 第81-82页 |
4.1.2 主要试剂 | 第82-84页 |
4.1.3 需要测的化合物 | 第84-92页 |
4.1.4 主要溶液及配制 | 第92-94页 |
4.1.5 实验动物 | 第94页 |
4.2 实验方法 | 第94-102页 |
4.2.1 质粒的转化扩增及其纯化 | 第94-95页 |
4.2.2 mRNA的制备 | 第95-99页 |
4.2.3 非洲爪蟾卵母细胞的制备及注射 | 第99-100页 |
4.2.4 双电极电压钳检测合作课题组一化合物对Ca_v1.2,Ca_v2.2,KCNQ1及BK通道的作用 | 第100页 |
4.2.5 双电极电压钳检测合作课题组二化合物对Ca_v1.2及Ca_v2.2的作用 | 第100页 |
4.2.6 双电极电压钳检测合作课题组三化合物对Ca_v1.2及Ca_v2.2的作用 | 第100-101页 |
4.2.7 双电极电压钳检测合作课题组四化合物对Ca_v1.2及Ca_v2.2的作用 | 第101页 |
4.2.8 双电极电压钳检测合作课题组五化合物对Ca_v1.2、Ca_v3.1、BK通道、KCNQ1/KCNE1及KCNQ1/KCNE3的作用 | 第101页 |
4.2.9 统计学分析 | 第101-102页 |
4.3 实验结果 | 第102-116页 |
4.3.1 观察合作课题组一化合物对Ca_v1.2,Ca_v2.2,KCNQ1及BK通道的作用 | 第102-103页 |
4.3.2 观察合作课题组二化合物对Ca_v1.2,Ca_v2.2及Ca_v3.1的作用 | 第103-107页 |
4.3.3 观察合作课题组三化合物对Ca_v1.2及Ca_v2.2的作用 | 第107-109页 |
4.3.4 观察合作课题组四化合物对Ca_v1.2及Ca_v2.2的作用 | 第109-110页 |
4.3.5 观察合作课题组五化合物对Ca_v1.2、Ca_v3.1、BK通道KCNQ1/KCNE1及KCNQ1/KCNE3的作用 | 第110-116页 |
4.4 总结与讨论 | 第116-118页 |
4.4.1 合作课题组一化合物 | 第116页 |
4.4.2 合作课题组二化合物 | 第116页 |
4.4.3 合作课题组三化合物 | 第116页 |
4.4.4 观察合作课题组四化合物 | 第116-117页 |
4.4.5 合作课题组五化合物 | 第117-118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18-120页 |
致谢 | 第120-12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1-133页 |
附录A (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) | 第13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