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企业经济论文--企业供销管理论文

河北省商业银行手机银行精准营销策略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1 导论第11-1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目的第11-12页
    1.2 手机银行发展研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概念界定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手机银行在中国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手机银行的业务种类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手机银行个人客户的界定第13页
    1.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思路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数据来源第14页
    1.4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4-16页
2 相关理论概述第16-19页
    2.1 顾客满意度相关理论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客户满意度的定义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客户满意度的衡量尺度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客户满意度的衡量项目第16页
    2.2 客户忠诚度理论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客户忠诚与客户满意之间的关系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关系信任理论第17页
    2.3 精准营销相关理论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市场营销策略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差异化营销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差异化营销与定位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精准营销第18-19页
3 商业银行个人客户手机银行的市场态势第19-22页
    3.1 手机银行基本业务分析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手机银行的产品特征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1.1 拥有巨大潜在用户群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1.2 快捷便利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1.3 安全性相对较高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1.4 具有丰富性产品特征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1.5 具有随身性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1.6 及时性、时效性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1.7 服务全天候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手机银行发展制约因素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2.1 银行功能简单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2.2 业务模式趋同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2.3 消费习惯滞后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2.4 竞争对手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2.5 手机银行营销第20-21页
    3.2 手机银行竞争态势的简要分析第21-22页
4 影响个人客户手机银行的因素分析第22-25页
    4.1 影响个人客户手机银行使用意愿的因素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感知有用性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感知易用性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感知风险性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银行品牌资产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网络运营商服务质量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6 感知设备性能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7 文化因素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8 主观规范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9 感知成本第23页
    4.2 影响个人客户手机银行用户采纳的因素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社会影响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感知创新性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感知娱乐性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便利条件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风险认知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经济成本第24页
    4.3 影响个人客户手机银行持续使用意愿的因素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用户满意度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感知风险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社会规范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感知服务第24-25页
5 商业银行手机银行典型营销模式第25-30页
    5.1 手机银行的实现模式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电话银行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短信息模式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STK模式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手机钱包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USSD模式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6 K-JAVA模式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7 BREW模式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8 WAP模式第26页
    5.2 国内典型商业银行手机银行营销模式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服务模式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1.1 产品功能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1.2 安全保障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1.3 发展阶段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国内商业银行手机银行的营销模式简析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2.1 建设银行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2.2 工商银行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2.3 中国银行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2.4 交通银行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2.5 招商银行第27-28页
    5.3 国外商业银行手机银行营销模式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欧美模式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3.1.1 服务模式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3.1.2 产品功能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3.1.3 安全保障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3.1.4 业务发展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韩国模式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日本模式第29-30页
6 河北省Z商业银行个人客户手机银行精准营销策略第30-36页
    6.1 Z商业银行简介第30页
    6.2 Z银行手机银行SWOT分析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机会分析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2.1.1 适合Z银行的小快灵交易方式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2.1.2 能为中小商业银行提供新的利润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2.1.3 Z银行发展手机银行面临着利好契机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2.1.4 现有客户适合开展手机银行业务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2.1.5 需求更加多元化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2.1.6 手机用户快速增长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威胁分析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2.2.1 竞争地位愈加不利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2.2.2 外在压力日益增加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劣势分析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2.3.1 研发能力不足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2.3.2 客户接受程度较低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优势分析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2.4.1 受客户喜欢的交易方式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2.4.2 与地方政府的联系紧密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2.4.3 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第32页
    6.3 Z银行个人客户手机银行市场细分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问卷调查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Z银行手机银行的市场细分第33页
    6.4 Z银行个人客户手机银行目标市场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优先服务的目标市场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积极谋划目标市场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6.4.3 逐步挖掘潜在用户群第33-34页
    6.5 Z银行个人客户手机银行市场定位第34页
    6.6 Z银行个人客户手机银行精准营销策略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6.6.1 产品策略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6.1.1 战略层面上的积极响应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6.1.2 打造特色服务品牌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6.1.3 产品功能创新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6.1.4 着力进行服务创新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6.6.2 价格策略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6.6.3 渠道策略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6.6.4 促销策略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6.6.5 体验策略第35-36页
7 研究与结论第36-39页
    7.1 研究结论第36-37页
    7.2 研究展望第37-39页
参考文献第39-42页
附录第42-45页
后记第45-46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46页

论文共4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生态位理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
下一篇:媒体关注、董事会治理与中小投资者保护--基于我国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