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结构论文--金属结构论文--各类钢结构论文--型钢结构论文

高强冷弯薄壁型钢构件局部屈曲受力性能分析

摘要第8-9页
Abstract第9-10页
第1章 绪论第11-25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高强冷弯薄壁型钢的概念及特点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高强冷弯薄壁型钢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高强冷弯薄壁型钢计算设计方法简介第13-14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高强冷弯薄壁型钢发展概况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发展展概况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发展概况第15页
    1.3 冷弯薄壁型钢局部屈曲的相关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高强冷弯薄壁型钢构件局部屈曲的概念及特点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冷弯薄壁薄壁构件局部屈曲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5-16页
    1.4 国内外关于高强冷弯薄壁型钢构件的相关研究第16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国内外关于屈曲理论的相关研究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国内外关于高强冷弯薄壁型钢构件的相关研究第20-23页
    1.5 本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第23-24页
    1.6 本文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本文研究方法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本文主要内容第24-25页
第2章 高强冷弯薄壁受力构件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第25-39页
    2.1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有限元概述第25页
    2.2 屈曲性能分析第25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屈曲分析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特征值屈曲分析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非线性屈曲分析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初始缺陷及残余应力的添加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ABAQUS非线性屈曲分析求解第29-30页
    2.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单元的选取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加载方式的模拟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材料的非线性本构关系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几何非线性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求解及结果后处理第32页
    2.4 模型验证第32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模型验证1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模型验证2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模型验证3第35-38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8-39页
第3章 高强冷弯薄壁型钢轴压长柱构件受力性能研究第39-74页
    3.1 概述第39页
    3.2 高强冷弯薄壁型钢轴压长柱构件截面及尺寸确定第39-40页
    3.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单元的选取及非线性本构关系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边界约束条件的模拟及网格划分第40页
    3.4 高强冷弯薄壁型钢轴压长柱构件局部屈曲性能分析第40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局部屈曲模态及初始缺陷的选取第40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屈曲临界荷载及参数分析第45-46页
    3.5 高强冷弯薄壁型钢轴压长柱构件力学性能研究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构件模拟结果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计算结果参数分析第47-49页
    3.6 高强冷弯薄壁型钢轴压长柱构件局部板带加固性能研究第49-72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二分点与四分点加固模拟结果第49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计算结果参数分析第62-72页
    3.7 本章小结第72-74页
第4章 高强冷弯薄壁型钢构件受弯性能研究第74-91页
    4.1 概述第74页
    4.2 高强冷弯薄壁型钢受弯构件截面及尺寸确定第74-75页
    4.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单元的选取及非线性本构关系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边界约束条件的模拟及网格划分第76页
    4.4 高强冷弯薄壁型钢受弯构件局部屈曲性能分析第76-8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局部屈曲模态及初始缺陷的选取第76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屈曲临界荷载及参数分析第82-83页
    4.5 高强冷弯薄壁型钢受弯构件力学性能研究第83-9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构件模拟结果第83-8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计算结果参数分析第85-90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90-91页
结论与展望第91-93页
    1 结论第91页
    2 展望第91-93页
参考文献第93-98页
致谢第98-99页
附录A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第99页

论文共9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大庆市居住区植物应用及景观营建研究
下一篇:非均匀受火时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力学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