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6页 |
英文摘要 | 第6-8页 |
1 绪论 | 第12-22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| 第12-18页 |
1.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7页 |
1.1.2 问题的提出 | 第17-18页 |
1.2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| 第18-20页 |
1.2.1 研究思路 | 第18页 |
1.2.2 研究框架 | 第18-20页 |
1.3 研究的主要创新 | 第20-22页 |
1.3.1 理论及模型创新 | 第20页 |
1.3.2 实证研究创新 | 第20-22页 |
2 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| 第22-34页 |
2.1 社会保障对储蓄率的影响 | 第22-24页 |
2.2 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影响 | 第24-26页 |
2.3 社保制度面临的压力与改革措施 | 第26-30页 |
2.3.1 人口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压力 | 第26-27页 |
2.3.2 私有化改革的一些问题 | 第27-28页 |
2.3.3 养老金转轨的相关研究 | 第28-29页 |
2.3.4 延迟退休政策及其相关影响 | 第29-30页 |
2.4 关于中国的社保制度研究 | 第30-32页 |
2.5 总结与评述 | 第32-34页 |
3 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历史沿革 | 第34-50页 |
3.1 概念界定及发展历程 | 第34-42页 |
3.1.1 社会保障制度相关概念 | 第34-38页 |
3.1.2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阶段及现状 | 第38-42页 |
3.2 社保制度的改革历程及启示 | 第42-48页 |
3.2.1 改革背景、改革的措施及成果 | 第42-46页 |
3.2.2 社保制度改革历程带来的启示 | 第46-48页 |
3.3 中国社保制度历史沿革及未来挑战 | 第48-50页 |
3.3.1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| 第48页 |
3.3.2 我国社保制度面临的挑战 | 第48-50页 |
4 理论机理与描述性分析 | 第50-70页 |
4.1 社保对储蓄及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 | 第50-54页 |
4.1.1 三者之间的影响机理分析 | 第50-51页 |
4.1.2 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机理 | 第51-53页 |
4.1.3 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 | 第53-54页 |
4.2 社保、储蓄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描述性分析 | 第54-62页 |
4.2.1 发达国家社保支出、储蓄率与经济增长的描述性分析 | 第54-58页 |
4.2.2 发展中国家社保支出、储蓄率与经济增长描述性分析 | 第58-62页 |
4.3 我国社会保障、储蓄与经济增长的描述性分析 | 第62-70页 |
4.3.1 整体社会保障、储蓄率、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| 第62-65页 |
4.3.2 省际之间社会保障、储蓄率及经济增长描述性分析 | 第65-70页 |
5 基于OECD国家和中国宏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| 第70-90页 |
5.1 OECD国家社会保障对储蓄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| 第70-79页 |
5.1.1 研究背景及模型的设定 | 第70-71页 |
5.1.2 变量选取与数据描述性分析 | 第71-73页 |
5.1.3 基准模型的估计结果 | 第73-77页 |
5.1.4 模型的稳健性检验 | 第77-79页 |
5.2 中国城镇社会保障、储蓄率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| 第79-88页 |
5.2.1 社会保障对储蓄率与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构建 | 第79-80页 |
5.2.2 中国宏观数据来源与指标描述性分析 | 第80-81页 |
5.2.3 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对储蓄率影响的估计结果 | 第81-85页 |
5.2.4 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估计结果 | 第85-88页 |
5.3 宏观数据估计结果与论证 | 第88-90页 |
6 基于CFPS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| 第90-112页 |
6.1 微观数据定量分析的影响因素 | 第90-91页 |
6.2 CFPS微观数据处理、指标选取与计量方法 | 第91-99页 |
6.2.1 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 | 第91-92页 |
6.2.2 指标选取与变量类型 | 第92-96页 |
6.2.3 微观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| 第96-98页 |
6.2.4 微观计量模型的设定 | 第98-99页 |
6.3 微观数据实证结果及分析 | 第99-110页 |
6.3.1 社会保障对储蓄及储蓄行为影响 | 第99-101页 |
6.3.2 社保分城乡对储蓄及储蓄行为的影响及稳健性检验 | 第101-106页 |
6.3.3 社会保障对家庭收入的影响 | 第106-108页 |
6.3.4 社保分城乡对家庭收入的影响及稳健性检验 | 第108-110页 |
6.4 结论及论证 | 第110-112页 |
7 我国社保制度改革以延迟退休为例 | 第112-126页 |
7.1 延迟退休改革政策的研究背景 | 第112-114页 |
7.2 职业差别化延迟退休基础模型设定 | 第114-118页 |
7.2.1 劳动力和资本 | 第114-115页 |
7.2.2 包含人力资本投入的消费函数 | 第115-117页 |
7.2.3 政府与社会保障 | 第117-118页 |
7.2.4 对于居民财产的影响 | 第118页 |
7.3 模型的均衡解 | 第118-121页 |
7.4 对劳动力、储蓄及经济增长影响的估计 | 第121-124页 |
7.4.1 估计参数的来源与设定 | 第121-122页 |
7.4.2 政策实施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| 第122-123页 |
7.4.3 对储蓄和消费的影响 | 第123页 |
7.4.4 对个体收入的影响 | 第123-124页 |
7.4.5 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| 第124页 |
7.5 延迟退休政策模拟结果分析及政策建议 | 第124-126页 |
8 研究结论、建议与展望 | 第126-132页 |
8.1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| 第126-130页 |
8.1.1 研究结论 | 第126-128页 |
8.1.2 政策建议 | 第128-130页 |
8.2 研究展望 | 第130-132页 |
致谢 | 第132-13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4-144页 |
附录 | 第144页 |
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及完成的论文目录 | 第144页 |
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目录 | 第1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