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肿瘤学论文--泌尿生殖器肿瘤论文--乳腺肿瘤论文

中国女性乳腺腺体密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

中文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缩略语/符号说明第11-12页
前言第12-16页
    研究现状、成果第12-15页
    研究目的、方法第15-16页
一、中国女性乳腺腺体密度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第16-36页
    1.1 对象和方法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对象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方法第17-20页
    1.2 结果第20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人群的一般特征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乳腺腺体密度评估的一致性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乳腺腺体密度在一般人群中的分布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乳腺腺体密度和其它乳腺癌危险因素的关联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乳腺腺体密度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第27-29页
    1.3 讨论第29-3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腺体密度在中国女性中的分布情况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乳腺腺体密度评估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影响中国女性乳腺腺体密度的因素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腺体密度与乳腺癌的风险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5 乳腺腺体密度在乳腺癌风险评估监测中的应用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6 乳腺腺体密度对乳腺癌筛查策略的影响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7 本研究的局限性第34-35页
    1.4 小结第35-36页
二、不同国家、人种女性乳腺腺体密度分布差异及影响因素第36-54页
    2.1 对象和方法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方法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美国BCSC数据资料的获得和提取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统计分析方法第39-40页
    2.2 结果第40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乳腺腺体密度分布的系统综述-纳入研究的基本情况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异质性检验和合并分析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敏感性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中、美不同种族女性人群的基线资料的比较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中、美不同种族女性乳腺腺体密度分布差异第46-51页
    2.3 讨论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乳腺腺体密度BI-RADS评估方法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meta分析部分结果解释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中美不同种族女性乳腺腺体密度分布差异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中美不同种族女性乳腺腺体密度分布差异的其它影响因素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本研究的局限性第52-53页
    2.4 小结第53-54页
全文结论第54-55页
论文创新点第55-56页
参考文献第56-63页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3-64页
附录第64-67页
综述 乳腺癌风险评估模型研究进展及乳腺腺体密度应用价值探讨第67-84页
    综述参考文献第78-84页
致谢第84页

论文共8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靶向老年斑的分子探针--分子结构与显像技术研究
下一篇:PDMSCs源神经细胞移植治疗对SCI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