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石油、天然气工业论文--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论文--油气储运机械设备论文--油气库、油气罐论文

水平井水溶造腔腔体扩展及稳定性研究

中文摘要第3-4页
英文摘要第4-5页
1 绪论第9-19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中国石油及天然气现状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战略石油储备的方式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地下储气库的类型及优缺点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本文的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盐岩溶解特性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盐岩造腔技术及理论研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双井水溶造腔及其它造腔方法研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盐穴储库稳定性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与思路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技术路线第16-19页
2 我国盐矿地质特征及盐岩溶解特性第19-29页
    2.1 我国盐矿地质特征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盐岩的物理性质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我国盐矿分布规律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石盐矿床成因及沉积类型第20-22页
    2.2 岩盐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影响岩盐溶解速率的内在因素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影响岩盐溶解速率的外部因素第22-23页
    2.3 岩盐溶解特性试验研究第23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岩盐取样和加工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溶解实验设备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温度对岩盐溶蚀速率的影响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溶液浓度对盐岩溶蚀速率的影响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溶蚀倾角对盐岩溶蚀速率的影响第27-28页
    2.4 结论第28-29页
3 水平井水溶造腔腔体扩展规律研究第29-45页
    3.1 相似模型的建立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相似模型的推导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相似比的确定第30-31页
    3.2 室内模型实验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盐岩试件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实验装置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实验步骤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实验参数第32-33页
    3.3 试验结果分析第33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排卤口卤水浓度的变化规律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腔体体积的扩展规律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含杂质的腔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腔体轮廓的扩展规律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腔体立体形状分析第40-41页
    3.4 单双井水溶造腔腔体扩展对比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实验参数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实验结果分析第42-44页
    3.5 小结第44-45页
4 水平盐穴储库腔体运营期稳定性研究第45-63页
    4.1 FLAC3D简介第45页
    4.2 不同腔体形状下的腔体稳定性第45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计算模型的建立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计算参数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计算结果分析第47-52页
    4.3 水平腔体形状优化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几种水平腔体形状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计算结果分析第52-54页
    4.4 夹层对水平腔体稳定性的影响第54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计算结果分析第54-58页
    4.5 在循环内压下的腔体稳定性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计算结果分析第58-60页
    4.6 小结第60-63页
5 结论及展望第63-65页
    5.1 主要结论第63-64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64-65页
致谢第65-67页
参考文献第67-73页
附录第73页
    A.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3页
    B.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第73页
    C.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73页

论文共7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超临界CO2作用对页岩微观结构及CH4、CO2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
下一篇:小井间距双井水溶造腔流场运移规律及三维数值模拟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