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贸易经济论文--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--商品流通论文--电子贸易、网上贸易论文

基于企业运营视角的P2P网络借贷风险研究

致谢第5-6页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8页
1 引言第11-1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2 研究内容第12-13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1.4 论文创新点第14-15页
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第15-19页
    2.1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P2P网络借贷运营模式研究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P2P网络借贷风险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文献述评第16-17页
    2.2 理论基础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有效市场假说和新金融学理论第17-19页
3 国内P2P网络借贷的运营模式及潜在风险第19-45页
    3.1 P2P网络借贷的概述第19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P2P网络借贷的定义和交易流程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国内P2P网络借贷的发展历程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P2P网络借贷企业的发展规模第21-25页
    3.2 P2P网络借贷的典型运营模式及案例第25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纯平台模式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债权转让模式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担保模式第34-38页
    3.3 P2P网络借贷蕴含的潜在风险第38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借款信用性风险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资金流动性风险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运营操作性风险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市场性风险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技术性风险第42-43页
    3.4 P2P网络借贷各运营模式的风险比较第43-45页
4 案例研究—宜信的风险控制分析第45-59页
    4.1 宜人贷的平台概述第45-48页
    4.2 宜信的运营模式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债权转让交易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线上线下相结合运营第50-51页
    4.3 宜信的运营风险量化与分析第51-55页
    4.4 宜信的风险控制措施第55-59页
5 P2P网络借贷的风险控制优化第59-68页
    5.1 国外P2P网络借贷风险控制的经验第59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美国富国银行贷款管理流程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德国IPC咨询公司风险控制模型第61-64页
    5.2 国内P2P网络借贷风险控制的改进第64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构建总部集中式的数据化风险控制部门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采用小额分散的风险控制原则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用数据分析的方式建立风险控制模型第66-68页
6 结论与建议第68-73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68-69页
    6.2 对P2P网络借贷的监管建议第69-73页
参考文献第73-75页
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/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5-77页
学位论文数据集第77页

论文共7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不同汇率制度下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
下一篇:Interbrand模型在电商企业品牌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