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水利工程论文--治河工程与防洪工程论文--防洪工程论文

基于GIS和RS的庐山风景区山洪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一章 前言第8-13页
    1.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第8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-10页
    1.3 课题来源、主要研究内容、技术路线和创新点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课题来源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主要研究内容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技术路线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主要创新点第11页
    1.4 本章小结第11-13页
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13-17页
    2.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地理位置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社会经济概述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气象特征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水文特征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生态植被第15页
    2.2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地形地貌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第16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16-17页
第三章 庐山风景区山洪灾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第17-37页
    3.1 庐山风景区山洪灾害现状第17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庐山风景区山洪灾害类型第17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庐山风景区山洪灾害点分布规律第22页
    3.2 庐山风景区山洪灾害影响因素分析第22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地形地貌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地质构造、新构造运动与地震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岩土体特性第2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大气降雨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植被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人类工程活动第36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36-37页
第四章 庐山风景区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第37-59页
    4.1 危险性评价单元的构建第37页
    4.2 危险性评价指标的提取及量化第37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山洪灾害诱发因素第37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山洪灾害形成因素第43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山洪灾害发育因素第49-50页
    4.3 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第50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层次分析法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评价指标因子权重确定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评价模型的选取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评价结果分析第57-58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8-59页
第五章 庐山风景区山洪灾害易损性评价第59-69页
    5.1 易损性评价单元的构建第59页
    5.2 易损性评价指标的提取及量化第59-64页
    5.3 山洪灾害易损性评价方法第64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评价指标因子权重确定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评价模型的选取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评价结果分析第66-68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68-69页
第六章 庐山风景区山洪灾害风险区划第69-75页
    6.1 山洪灾害风险区划的原则第69页
    6.2 山洪灾害风险区划的计算方法第69页
    6.3 庐山风景区山洪灾害风险区划与分析第69-73页
    6.4 区划结果检验第73页
    6.5 山洪灾害防治措施第73-74页
    6.6 本章小结第74-75页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5-77页
    7.1 结论第75-76页
    7.2 展望第76-77页
参考文献第77-79页
致谢第79页

论文共7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神经网络的中国省域居民直接碳排放预测系统研究
下一篇:椅套缝纫车间生产线平衡及排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