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0-19页 |
| 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| 1.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| 第11-12页 |
| 1.3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简要评析 | 第12-17页 |
| 1.3.1 理论研究 | 第13-15页 |
| 1.3.2 实证研究 | 第15-16页 |
| 1.3.3 实务操作研究 | 第16页 |
| 1.3.4 对现有研究成果的评论 | 第16-17页 |
| 1.4 研究的方法、思路与框架 | 第17-18页 |
| 1.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| 第18-19页 |
| 第2章 资产证券化概念和原理 | 第19-24页 |
| 2.1 资产证券化的定义 | 第19页 |
| 2.2 资产证券化基本原理 | 第19-21页 |
| 2.2.1 资产重组原理 | 第19页 |
| 2.2.2 破产隔离原理 | 第19-20页 |
| 2.2.3 信用增级原理 | 第20-21页 |
| 2.3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流程与交易结构 | 第21-22页 |
| 2.4 国内资产证券化主要类型 | 第22-24页 |
| 第3章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现状及问题 | 第24-44页 |
| 3.1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 | 第24-29页 |
| 3.1.1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概况 | 第24-28页 |
| 3.1.2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特点 | 第28-29页 |
| 3.1.3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存在的不足 | 第29页 |
| 3.2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资产证券业务动机 | 第29-33页 |
| 3.2.1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资产证券业务的必要性 | 第29-31页 |
| 3.2.2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资产证券化的SWOT分析 | 第31页 |
| 3.2.3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效应机制 | 第31-33页 |
| 3.2.3.1 流动性效应机制 | 第31-32页 |
| 3.2.3.2 安全性效应机制 | 第32页 |
| 3.2.3.3 盈利性效应机制 | 第32-33页 |
| 3.3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 | 第33-44页 |
| 3.3.1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概况 | 第33-34页 |
| 3.3.2 重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分析 | 第34-42页 |
| 3.3.2.1 重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规模分析 | 第34-35页 |
| 3.3.2.2 重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分析 | 第35-36页 |
| 3.3.2.3 重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效应分析 | 第36-42页 |
| 3.3.3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 | 第42-44页 |
| 第4章 互联网金融为资产证券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| 第44-49页 |
| 4.1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| 第44-46页 |
| 4.1.1 互联网金融发展原因 | 第44-45页 |
| 4.1.2 互联网金融发展格局 | 第45页 |
| 4.1.3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 | 第45-46页 |
| 4.2 互联网金融为资产证券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| 第46-49页 |
| 1、政策机遇 | 第46页 |
| 2、模式优势 | 第46-47页 |
| 3、监管挑战战 | 第47-48页 |
| 4、发展思路 | 第48-49页 |
| 第5章 案例分析 | 第49-57页 |
| 5.1 项目概况 | 第49-54页 |
| 5.1.1 交易结构 | 第52-53页 |
| 5.1.2 增信措施 | 第53-54页 |
| 5.2 效应评述 | 第54-55页 |
| 5.2.1 流动性动机 | 第54页 |
| 5.2.2 安全性动机 | 第54页 |
| 5.2.3 盈利性动机 | 第54-55页 |
| 5.3 与互联网金融资产证券化案例对比 | 第55-56页 |
| 5.4 案例启示 | 第56-57页 |
| 第6章 互联网金融条件下商业银行发展资产证券化的对策 | 第57-62页 |
| 6.1 互联网金融条件下商业银行发展资产证券化的战略意义 | 第57-58页 |
| 6.1.1 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| 第57页 |
| 6.1.2 促进金融市场稳定和发展的有效手段 | 第57页 |
| 6.1.3 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必然选择 | 第57-58页 |
| 6.2 互联网金融条件下商业银行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对策 | 第58-62页 |
| 6.2.1 扩大基础资产范围,完善业务模式创新 | 第58-59页 |
| 6.2.2 提升风险识别与定价能力,完善产品收益曲线 | 第59-60页 |
| 6.2.3 建立风险自留豁免,完善风险隔离机制 | 第60页 |
| 6.2.4 提高二级市场流动性,创建OTC做市机制 | 第60页 |
| 6.2.5 加强与互联网金融合作,完善信息披露体系建设 | 第60-62页 |
| 结论 | 第62-6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3-66页 |
| 就读MBA期间发表论文 | 第66-67页 |
| 致谢 | 第67-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