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0-15页 |
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| 第15-23页 |
2.1 研究对象临床资料 | 第15页 |
2.2 设备与材料 | 第15-17页 |
2.2.1 超声引导与超声造影剂 | 第15-16页 |
2.2.2 微波消融设备 | 第16页 |
2.2.3 穿刺针具 | 第16页 |
2.2.4 肿瘤化疗药物 | 第16-17页 |
2.3 方法 | 第17-20页 |
2.3.1 超声检查方法 | 第17页 |
2.3.2 核磁检查方法 | 第17-18页 |
2.3.3 治疗方法 | 第18-20页 |
2.3.4 术后并发症 | 第20页 |
2.4 观察指标 | 第20-22页 |
2.4.1 微波消融术前超声造影诊断肝癌的标准 | 第21-22页 |
2.4.2 微波消融术后疗效评价标准 | 第22页 |
2.5 统计学方法 | 第22-23页 |
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| 第23-36页 |
3.1 结果 | 第23-27页 |
3.1.1 微波消融术前超声造影观察肝细胞肝癌的血供特点 | 第23-24页 |
3.1.2 不同的检查方法对肝癌病灶检测率及病灶范围测量的比较 | 第24-25页 |
3.1.3 微波消融术后即刻做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| 第25-26页 |
3.1.4 微波消融术后MRI检查结果 | 第26页 |
3.1.5 超声造影与CE-MRI对病灶微波消融术后疗效评估比较: | 第26-27页 |
3.2 讨论 | 第27-34页 |
3.2.1 门静脉癌栓的形成机制及治疗方案 | 第27-29页 |
3.2.2 肝癌的介入治疗方法 | 第29-31页 |
3.2.3 超声造影发展、原理 | 第31-32页 |
3.2.4 超声造影在肝细胞肝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| 第32-34页 |
3.2.5 肝细胞肝癌微波消融术后MRI表现 | 第34页 |
3.3 结尾部分 | 第34-36页 |
第四章 结论及展望 | 第36-37页 |
4.1 主要结论 | 第36页 |
4.2 研究展望 | 第36-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7-40页 |
符号说明 | 第40-41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41-42页 |
致谢 | 第42-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