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金融、银行论文--中国金融、银行论文--信贷论文

云南省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第一章 引言第10-19页
 第一节 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第二节 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7页
  一、国内研究现状第11-15页
  二、国外研究现状第15-17页
 第三节 研究思路第17-18页
  一、发现问题第18页
  二、分析问题第18页
  三、解决问题第18页
 第四节 研究方法第18-19页
  一、文献研究与年鉴数据搜集分析相结合第18页
  二、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第18-19页
第二章 农村金融资源及其配置效率基本理论第19-25页
 第一节 农村金融资源内涵及其构成第19-21页
  一、农村金融资源内涵第19页
  二、农村金融资源的构成第19-21页
 第二节 农村金融资源的属性第21-22页
  一、脆弱性第21页
  二、配置性第21-22页
 第三节 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内涵第22-23页
  一、配置主体第22页
  二、配置客体第22-23页
  三、配置方式第23页
  四、配置途径第23页
 第四节 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第23-25页
第三章 云南省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现状分析第25-40页
 第一节 货币形态的金融资源配置现状第25-28页
  一、云南省城乡居民收入现状第25-26页
  二、云南省城乡储蓄余额现状第26-28页
 第二节 信贷形态的金融资源配置现状第28-32页
  一、云南省各项贷款余额/GDP第28-29页
  二、云南省农业信贷情况第29-32页
 第三节 组织(机构)金融资源配置现状第32-36页
  一、云南省各类金融机构的分布第32-34页
  二、云南省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情况第34-36页
 第四节 非银行性金融资源配置现状第36-40页
  一、财政支农第36-38页
  二、保险业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状况第38-39页
  三、证券业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状况第39-40页
第四章 云南省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证分析第40-50页
 第一节 面板数据及其回归模型第40-43页
  一、面板数据概述第40页
  二、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第40-43页
 第二节 模型的构建与变量说明第43-45页
  一、模型的构建第43-44页
  二、变量和数据来源说明第44-45页
 第三节 云南省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实证分析过程第45-49页
  一、云南省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总体情况的实证分析第45-48页
  二、云南省各州市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情况的实证分析第48-49页
 第四节 对实证结果的简要评述第49-50页
  一、从总体情况来看第49页
  二、从云南省各州市的的情况来看第49-50页
第五章 云南省农村金融资源低效配置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第50-57页
 第一节 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主体缺失第50-52页
  一、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的大量撤并第50-51页
  二、农业资本市场的主体缺失第51页
  三、非正规金融没有合法地位第51-52页
 第二节 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机制存在缺陷第52-55页
  一、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下的金融抑制第52页
  二、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机制第52-53页
  三、农村金融风险转移机制的缺失第53页
  四、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转换能力较低第53-55页
 第三节 地区间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第55页
 第四节 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脆弱第55-57页
  一、农业的弱质性制约了金融支农的有效发挥第55-56页
  二、农村金融法制建设滞后第56-57页
第六章 提高云南省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政策建议第57-66页
 第一节 加强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主体的功能第57-60页
  一、充分发挥商业性金融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主体作用第57-58页
  二、改革和完善农村政策性金融第58页
  三、坚持合作性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第58-59页
  四、引入新型农村金融农村,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第59页
  五、培育和发展农村资本市场第59-60页
 第二节 完善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机制第60-62页
  一、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机制第60-61页
  二、完善农村金融风险分散与补偿机制第61-62页
 第三节 加快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,提供差异化农村金融服务第62-63页
 第四节 优化云南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第63-66页
  一、构建农业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,保障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优良第64页
  二、优化农村信用环境第64-65页
  三、完善农村金融法律环境第65-66页
参考文献第66-69页
致谢第69-70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及获奖情况第70页

论文共7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关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现实竞争力的实证分析
下一篇:我国城市土地供应与房地产市场关系研究--以35个大中城市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