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我国腐败案件缺席审判制度的构建
| 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5页 |
| 导语 | 第8-10页 |
| 一、腐败案件缺席审判制度解析 | 第10-15页 |
| (一)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界定 | 第10-11页 |
| 1、刑事缺席的主体 | 第10页 |
| 2、刑事缺席的阶段 | 第10-11页 |
| 3、刑事缺席的方式 | 第11页 |
| (二)腐败案件缺席审判制度的含义 | 第11-12页 |
| (三)构建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必要性论证 | 第12-14页 |
| 1、矫正正义———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法理学根据 | 第12-13页 |
| 2、惩治腐败犯罪分子特别是外逃贪官的需要 | 第13页 |
| 3、保护诉讼当事人权利的需要 | 第13页 |
| 4、国际反腐败与司法合作的需要 | 第13-14页 |
| (四)构建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可行性论证 | 第14-15页 |
| 1、权利的相对性理论 | 第14页 |
| 2、诉讼及时理论 | 第14-15页 |
| 二、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立法与司法现状评析 | 第15-18页 |
| (一)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立法现状评析 | 第15-18页 |
| 1、立案侦查阶段 | 第15页 |
| 2、审查起诉阶段 | 第15-16页 |
| 3、审判阶段 | 第16页 |
| 4、关于违法所得特别没收程序 | 第16-18页 |
| (二)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司法现状评析 | 第18页 |
| 三、国外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比较研究 | 第18-22页 |
| (一)美国 | 第18-19页 |
| (二)德国 | 第19-20页 |
| (三)法国 | 第20-21页 |
| (四)意大利 | 第21-22页 |
| 四、建立腐败案件缺席审判制度的具体思路 | 第22-31页 |
| (一)适用案件范围 | 第22页 |
| (二)适用具体条件 | 第22-23页 |
| 1、必须是重大的贪污腐败案件 | 第22页 |
| 2、案件必须已经侦破 | 第22页 |
| 3、缺席期间规定为27个月较为合适 | 第22-23页 |
| (三) 适用具体程序的建构 | 第23-26页 |
| 1、审前程序 | 第23页 |
| 2、审判程序 | 第23-26页 |
| (四)完善救济程序 | 第26-27页 |
| 1、程序不规范将导致判决无效 | 第26页 |
| 2、依当事人申请可以撤销原判重新审理 | 第26-27页 |
| 3、放宽对当事人上诉权的限制 | 第27页 |
| (五)腐败案件缺席审判制度的配套完善 | 第27-31页 |
| 1、证人作证制度 | 第27-28页 |
| 2、判决书说理制度 | 第28页 |
| 3、调查取证技术的支持 | 第28-29页 |
| 4、律师强制辩护制度的建立 | 第29-30页 |
| 5、通知送达程序的多样化 | 第30-31页 |
| 后记 | 第31-3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2-35页 |
| 致谢 | 第35-36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3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