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8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0-18页 |
1.2.1 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1.2.2 研究内容 | 第11-18页 |
1.2.2.1 不同生长期植物重金属毒性研究 | 第11-12页 |
1.2.2.2 复合污染研究 | 第12-13页 |
1.2.2.3 污染物质对矿质营养元素影响研究 | 第13-14页 |
1.2.2.4 土壤-植物生物有效性研究 | 第14-18页 |
1.2.3 存在的问题 | 第18页 |
1.3 研究目标和内容 | 第18-19页 |
1.3.1 研究目标 | 第18-19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19页 |
1.4 拟解决关键问题 | 第19页 |
1.5 创新点 | 第19页 |
1.6 技术路线图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21-26页 |
2.1 样品采集与前期处理 | 第21-23页 |
2.1.1 小麦样品采集与前期处理 | 第21页 |
2.1.2 油菜和白萝卜样品采集与前期处理 | 第21-23页 |
2.1.2.1 样品采集与前期处理 | 第21-22页 |
2.1.2.2 浓度梯度设计 | 第22-23页 |
2.2 分析项目及测试方法 | 第23-25页 |
2.3 实验器材及试剂 | 第25页 |
2.4 质量控制 | 第25页 |
2.5 数据统计分析 | 第25-26页 |
第三章 甘肃灰钙土区农田土壤铜胁迫下小麦对铜、氟及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效应 | 第26-39页 |
3.1 引言 | 第26-27页 |
3.2 结果与讨论 | 第27-37页 |
3.2.1 幼苗期和成熟期小麦干重 | 第27-28页 |
3.2.2 幼苗期和成熟期小麦不同部位Cu含量 | 第28-30页 |
3.2.3 幼苗期和成熟期Cu小麦迁移系数 | 第30-31页 |
3.2.4 幼苗期小麦体内F浓度及与土壤Cu总量和形态相关性分析 | 第31-32页 |
3.2.4.1 幼苗期小麦体内F浓度 | 第31页 |
3.2.4.2 幼苗期小麦体内F与小麦土壤Cu相关性 | 第31-32页 |
3.2.5 幼苗期和成熟期小麦体内矿质营养元素浓度变化 | 第32-35页 |
3.2.6 幼苗期和成熟期小麦土形态分析 | 第35-36页 |
3.2.7 幼苗期和成熟期小麦土Cu总量与各形态之间相关性分析 | 第36-37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37-39页 |
第四章 甘肃灰钙土区农田土壤氟-镉复合胁迫下油菜对氟、镉及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效应 | 第39-52页 |
4.1 引言 | 第39-40页 |
4.2 结果与讨论 | 第40-51页 |
4.2.1 F和Cd复合处理下油菜干重 | 第40-41页 |
4.2.2 F和Cd复合处理下油菜各部位F和Cd浓度 | 第41-42页 |
4.2.3 F和Cd复合处理下油菜F和Cd迁移系数 | 第42-44页 |
4.2.4 F和Cd复合处理下油菜矿质营养元素浓度变化 | 第44-48页 |
4.2.5 F和Cd复合处理下油菜土壤F和Cd形态含量百分比 | 第48-49页 |
4.2.6 F和Cd复合处理下油菜根和叶和土壤各形态F和Cd浓度相关性 | 第49-51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五章 甘肃灰钙土区农田土壤氟-镉复合胁迫下白萝卜对氟、镉及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效应 | 第52-63页 |
5.1 引言 | 第52页 |
5.2 结果与讨论 | 第52-62页 |
5.2.1 F和Cd复合处理下白萝卜干重 | 第52-54页 |
5.2.2 F和Cd复合处理下白萝卜各部位F和Cd浓度 | 第54-55页 |
5.2.3 F和Cd复合处理下白萝卜F和Cd迁移系数 | 第55-56页 |
5.2.4 F和Cd复合处理下白萝卜体内矿质营养元素浓度变化 | 第56-59页 |
5.2.5 F和Cd复合处理下白萝卜土壤F和Cd形态含量百分比变化 | 第59-61页 |
5.2.6 F和Cd复合处理下白萝卜各部位F和Cd浓度与土壤F和Cd各形态相关性 | 第61-62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六章 干旱区土壤铜、镉和氟环境污染管理对策和建议 | 第63-65页 |
6.1 土壤污染修复对策和建议 | 第63页 |
6.2 环境污染管理建议 | 第63-64页 |
6.3 干旱区农作物污染物标准制定对策和建议 | 第64页 |
6.4 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建议 | 第64-65页 |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5-66页 |
7.1 结论 | 第65页 |
7.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5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75-76页 |
致谢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