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粒状污染物论文

兰州市大气细颗粒物PM2.5的化学组成及来源分析

摘要第3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20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2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大气PM_(2.5)来源和化学成分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大气PM_(2.5)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大气PM_(2.5)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大气PM_(2.5)源解析国内外研究概述第16-17页
    1.2 研究意义及目的第17-18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及方案第18-19页
    1.4 技术路线第19-20页
第二章 研究方法第20-26页
    2.1 研究区概况第20页
    2.2 采样点布设第20-21页
    2.3 样品采集第21-22页
    2.4 样品分析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水溶性离子的测定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测定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无机元素的测定第24-25页
    2.5 数据分析方法第25-26页
第三章 兰州市大气PM_(2.5)及其化学组分的污染水平及特征第26-43页
    3.1 兰州市大气PM_(2.5)污染特征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污染水平及时空差异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与国内外污染水平对比研究第27-28页
    3.2 兰州市大气PM_(2.5)的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污染水平及时空差异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基于ISORROPIA II模型的离子结合状态模拟研究第31-32页
    3.3 兰州市大气PM_(2.5)的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污染特征第32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污染水平及时空差异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含碳气溶胶来源分析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不同温度段碳组分来源分析第35-37页
    3.4 兰州市大气PM_(2.5)的无机元素污染特征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污染水平及时空差异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无机元素来源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40-43页
第四章 兰州市大气PM_(2.5)来源解析第43-54页
    4.1 兰州市PM_(2.5)化学质量闭合CMC研究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化学质量闭合CMC方法介绍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化学质量闭合结果第44-45页
    4.2 基于潜在源贡献模型PSCF的PM_(2.5)源区分析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潜在源贡献模型PSCF方法介绍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潜在源区分析结果第46-47页
    4.3 基于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的PM_(2.5)源解析第47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方法介绍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PMF源解析结果第49-52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2-54页
第五章 结论、创新、不足与展望第54-57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54-55页
    5.2 创新第55页
    5.3 不足与展望第55-57页
参考文献第57-65页
硕士期间研究成果第65-66页
致谢第66页

论文共6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甘肃灰钙土区农田土壤铜、镉和氟胁迫下农作物对铜、镉和氟的吸收效应研究
下一篇:施用城市熟化污泥下改良土壤—萝卜中镉、铜、锌的富集迁移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