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1.2 问题的提出 | 第13页 |
1.3 研究的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4 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5 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1.6 本章小结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文献综述 | 第16-22页 |
2.1 军用软件质量管理的研究 | 第16-17页 |
2.1.1 软件质量管理与过程控制 | 第16页 |
2.1.2.软件过程对软件质量的影响 | 第16-17页 |
2.1.3 案例研究与分析 | 第17页 |
2.2 软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研究 | 第17-20页 |
2.2.1 GJB5000A模型的发展与现状 | 第17-18页 |
2.2.2 GJB5000A-2008 模型的研究 | 第18-19页 |
2.2.3 成熟度2级过程域描述 | 第19-20页 |
2.3 实施软件质量改进的过程方法 | 第20-21页 |
2.3.1 PDCA循环原则 | 第20页 |
2.3.2 5W1H分析法 | 第20-21页 |
2.3.3 鱼骨图法 | 第21页 |
2.3.4 问卷调查法 | 第21页 |
2.4 文献评述 | 第21-22页 |
第三章S单位实施GJB5000A的方案设计 | 第22-30页 |
3.1 S单位简介及软件研制情况 | 第22页 |
3.1.1 S单位背景介绍 | 第22页 |
3.1.2 S单位软件研制情况介绍 | 第22页 |
3.2 软件研制情况与质量问题调研 | 第22-26页 |
3.2.1 访谈与问卷设计调研 | 第22-24页 |
3.2.2 调研结果数据统计 | 第24-26页 |
3.3 实施方案设计 | 第26-29页 |
3.3.1 计划阶段 | 第26-27页 |
3.3.2 实施阶段 | 第27-28页 |
3.3.3 验证阶段 | 第28-29页 |
3.3.4 改进阶段 | 第29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四章 GJB5000A模型的本地化研究 | 第30-50页 |
4.1 软件问题分析 | 第30-31页 |
4.2 GJB5000A模型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| 第31-33页 |
4.3 GJB5000A模型的本地化设计 | 第33-48页 |
4.3.1 CM-配置基线识别与审核的规范设计 | 第33-36页 |
4.3.2 PMC-召开项目会议的规范设计 | 第36-38页 |
4.3.3 PP-生命周期与进度表编制的规范设计 | 第38-42页 |
4.3.4 MA-测量目标与测量项的实施规范设计 | 第42-45页 |
4.3.5 PPQA-质量过程与产品审核时机的规范设计 | 第45-47页 |
4.3.6 Reqm-需求理解与跟踪的规范设计 | 第47-48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8-50页 |
第五章 GJB5000A的应用案例与效果评价 | 第50-68页 |
5.1 项目策划阶段的应用 | 第50-57页 |
5.1.1 项目开发计划的编制 | 第50-54页 |
5.1.2 项目配置管理计划编制 | 第54-56页 |
5.1.3 项目质量保证计划编制 | 第56-57页 |
5.2 项目研制阶段的应用 | 第57-62页 |
5.2.1 研制阶段配置库的维护与审核 | 第57-58页 |
5.2.2 研制阶段监控内容与效果 | 第58-60页 |
5.2.3 研制阶段测量结果的采集与分析 | 第60页 |
5.2.4 研制阶段质量审核的问题与纠正情况 | 第60-61页 |
5.2.5 研制阶段需求矩阵跟踪情况 | 第61-62页 |
5.3 项目交付验收的应用 | 第62-66页 |
5.3.1 验收阶段配置库的维护与审核 | 第62-63页 |
5.3.2 验收阶段监控内容与效果 | 第63-64页 |
5.3.3 验收阶段测量结果的采集与分析 | 第64页 |
5.3.4 验收阶段质量审核的问题与纠正情况 | 第64-65页 |
5.3.5 验收阶段需求跟踪矩阵维护情况 | 第65-66页 |
5.4 效果评价与持续改进 | 第66-67页 |
5.4.1 实施结果验证 | 第66页 |
5.4.2 实施过程问题与改进 | 第66-67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8-70页 |
6.1 结论 | 第68页 |
6.2 展望 | 第68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2页 |
附录 | 第72-7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4-75页 |
致谢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