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8-12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8页 |
1.2 研究目的 | 第8-9页 |
1.3 文献综述 | 第9-10页 |
1.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径 | 第10-11页 |
1.5 本文的创新点 | 第11-12页 |
第2章 出租车司机与出租车公司的法律关系判断的理论依据 | 第12-25页 |
2.1 劳动关系的定义 | 第12页 |
2.2 劳动关系判断标准 | 第12-17页 |
2.2.1 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劳动关系的判断——控制说 | 第12-15页 |
2.2.2 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劳动关系的判断——从属说 | 第15-17页 |
2.3 我国劳动关系判断标准的理论及法律规范 | 第17-25页 |
2.3.1 我国劳动关系判断标准的理论 | 第17-21页 |
2.3.2 我国劳动关系判断标准的法律规范 | 第21-25页 |
第3章 出租车司机与出租车公司的法律关系的类型化研究 | 第25-33页 |
3.1 出租车行业的发展 | 第25页 |
3.2 出租车司机劳动用工的特殊性 | 第25-27页 |
3.2.1 获取劳动报酬的方式特殊 | 第26页 |
3.2.2 出租车司机工作时间及地点特殊 | 第26-27页 |
3.2.3 出租车公司对出租车司机管理方式特殊 | 第27页 |
3.3 出租车经营模式法律关系的类型化研究 | 第27-33页 |
3.3.1 符合我国劳动关系判断标准的模式 | 第27-31页 |
3.3.2 不符合我国劳动关系判断标准的模式 | 第31-33页 |
第4章 出租车司机与出租车公司法律关系的法律规制现状、问题 | 第33-41页 |
4.1 出租车司机法律关系法律规制的现状 | 第33-34页 |
4.2 出租车司机与出租车公司法律关系的实证研究 | 第34-38页 |
4.2.1 访谈情况介绍 | 第34-35页 |
4.2.2 访谈结果分析 | 第35-38页 |
4.3 出租车司机法律关系的问题 | 第38-41页 |
4.3.1 书面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不高 | 第38页 |
4.3.2 劳动合同内容失衡,落实不到位 | 第38-39页 |
4.3.3 法律法规不健全 | 第39页 |
4.3.4 政府监管不到位 | 第39-40页 |
4.3.5 工会建设滞后与缺失 | 第40-41页 |
第5章 出租车公司与出租车司机法律关系的法律规制的完善 | 第41-44页 |
5.1 统一建立出租车行业劳动合同制度 | 第41页 |
5.2 推行公司制经营模式,允许出租车司机个体经营 | 第41-42页 |
5.3 逐步完善出租车行业立法 | 第42页 |
5.4 加强政府监管和劳动监察活动 | 第42-43页 |
5.5 发挥出租车行业协会和工会的作用 | 第43-44页 |
结论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47-48页 |
致谢 | 第48-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