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个性化定制中的智能交互方法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4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4页 |
1.2 个性化定制技术综述 | 第14-18页 |
1.2.1 个性化定制技术概念 | 第14-15页 |
1.2.2 在线个性化定制企业界应用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2.3 在线个性化定制学术界研究现状 | 第16页 |
1.2.4 在线个性化定制的特点 | 第16-17页 |
1.2.5 现有在线个性化定制存在问题分析 | 第17-18页 |
1.3 智能交互技术综述 | 第18-20页 |
1.3.1 智能交互技术概念 | 第18页 |
1.3.2 智能交互技术企业界应用现状 | 第18页 |
1.3.3 智能交互技术学术界研究现状 | 第18-19页 |
1.3.4 智能交互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| 第19-20页 |
1.4 课题来源 | 第20页 |
1.5 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| 第20-21页 |
1.5.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0页 |
1.5.2 本文组织结构 | 第20-21页 |
1.6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| 第21-22页 |
1.7 本章小结 | 第22-24页 |
第2章 互联网环境下个性化定制的新需求 | 第24-36页 |
2.1 引言 | 第24-25页 |
2.2 消费者个性化定制参与行为分析 | 第25-26页 |
2.2.1 消费者行为分析的意义 | 第25页 |
2.2.2 消费者行为特征 | 第25-26页 |
2.3 个性化定制的需求分类 | 第26-27页 |
2.4 需求开发 | 第27-30页 |
2.4.1 个性化定制客户需求开发模型 | 第27-28页 |
2.4.2 个性化定制中用户需求的获取 | 第28-30页 |
2.5 个性化定制中客户隐性需求的研究 | 第30-34页 |
2.5.1 隐性需求的含义 | 第30页 |
2.5.2 隐性需求的识别 | 第30-32页 |
2.5.3 隐性需求的影响因素 | 第32-33页 |
2.5.4 隐性需求的外显化 | 第33-34页 |
2.5.5 隐性需求与个性化定制 | 第34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4-36页 |
第3章 基于用户偏好的定制优先级判定方法 | 第36-44页 |
3.1 引言 | 第36页 |
3.2 产品特征分类 | 第36-37页 |
3.3 产品特征与用户需求关系分析 | 第37-39页 |
3.3.1 产品特征与用户需求关系映射模型 | 第37-38页 |
3.3.2 选择性需求特征矩阵表示 | 第38-39页 |
3.4 用户情感偏好度分析 | 第39-40页 |
3.4.1 用户情感偏好度的定义 | 第39页 |
3.4.2 用户情感偏好度方法 | 第39页 |
3.4.3 用户偏好模型 | 第39-40页 |
3.5 定制优先级的确定方法 | 第40-41页 |
3.6 方法分析 | 第41-42页 |
3.6.1 汽车产品定制分类 | 第41页 |
3.6.2 确定用户的偏好度 | 第41页 |
3.6.3 计算优先级 | 第41-42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42-44页 |
第4章 在线个性化定制中智能交互方法和模型研究 | 第44-56页 |
4.1 引言 | 第44页 |
4.2 智能体和智能体架构 | 第44-45页 |
4.2.1 智能体定义 | 第44页 |
4.2.2 智能体架构 | 第44-45页 |
4.3 产品定制特征参数组织符号学表示 | 第45-48页 |
4.3.1 组织符号学概述 | 第45-46页 |
4.3.2 交互系统与组织符号学知识表示 | 第46页 |
4.3.3 知识表示方法比较 | 第46-47页 |
4.3.4 基于组织符号学表示方法 | 第47-48页 |
4.4 智能交互方法 | 第48-49页 |
4.4.1 智能交互方法的定义 | 第48-49页 |
4.4.2“Tp+1”交互问答法的求解过程模型 | 第49页 |
4.5 智能交互定制模型问答次数优化 | 第49-54页 |
4.5.1 数值迭代优化方法 | 第49-52页 |
4.5.2 数值迭代与智能交互 | 第52页 |
4.5.3 独立变量参数优化 | 第52-53页 |
4.5.4 有限复杂变量参数优化 | 第53-54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54-56页 |
第5章 个性化定制中智能交互原型系统的设计 | 第56-74页 |
5.1 引言 | 第56页 |
5.2 人机交互式系统模型 | 第56-59页 |
5.2.1 GOMS模型 | 第56-57页 |
5.2.2 基于多Agent机制的人机交互模型 | 第57页 |
5.2.3 Seeheim模型 | 第57-58页 |
5.2.4 面向对象的MVC模型 | 第58-59页 |
5.2.5 交互式系统模型总结 | 第59页 |
5.3 方案设计 | 第59-65页 |
5.3.1 系统的实现目标 | 第59-60页 |
5.3.2 系统环境 | 第60页 |
5.3.3 系统功能结构示意图 | 第60-61页 |
5.3.4 产品结构定制需求设计 | 第61-62页 |
5.3.5 数据库设计 | 第62-65页 |
5.4 各功能的实现与验证 | 第65-72页 |
5.4.1 系统首页 | 第66-67页 |
5.4.2 用户注册登录模块 | 第67-68页 |
5.4.3 偏好度设定 | 第68-69页 |
5.4.4 智能交互模块 | 第69-70页 |
5.4.5 三维预览功能模块 | 第70-72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72-74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4-76页 |
6.1 结论 | 第74页 |
6.2 创新点 | 第74-75页 |
6.3 展望 | 第75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80页 |
致谢 | 第80-8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