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4页 |
1.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2 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理论的发展 | 第13-22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3-19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9-22页 |
1.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框架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套期保值理论及案例分析 | 第24-40页 |
2.1 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的区别 | 第24-25页 |
2.2 套期保值及其实现的基础 | 第25-30页 |
2.2.1 套期保值的概念及特征 | 第26页 |
2.2.2 套期保值的意义 | 第26-28页 |
2.2.3 套期保值实现的基础 | 第28-30页 |
2.3 案例分析 | 第30-37页 |
2.3.1 株冶被逼仓案例 | 第30页 |
2.3.2 中盛粮油套期保值案例 | 第30-32页 |
2.3.3 江西铜业套期保值案例 | 第32-33页 |
2.3.4 中航油石油期权亏损案例 | 第33-34页 |
2.3.5 德国MG 集团石油事件 | 第34页 |
2.3.6 巴林银行倒闭案 | 第34-35页 |
2.3.7 美国长期资本公司的兴衰录 | 第35-37页 |
2.4 套期保值策略分析 | 第37-40页 |
第三章 套期保值的基差风险 | 第40-48页 |
3.1 基差和基差风险 | 第40-45页 |
3.1.1 基差风险追溯 | 第40-43页 |
3.1.2 基差变化对套期保值组合收益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3.1.3 基差风险对套期保值策略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3.2 基差的特性分析 | 第45页 |
3.3 考虑基差风险的套期保值策略 | 第45-48页 |
第四章 基于基差的套期保值模型研究 | 第48-56页 |
4.1 最优套期保值比例计算方法 | 第48-51页 |
4.2 本文所用模型和假设 | 第51页 |
4.3 套期保值有效性检验方法 | 第51-56页 |
4.3.1 Ederington 测度方法 | 第52页 |
4.3.2 夏普比率模型测度方法 | 第52-53页 |
4.3.3 HKL 测度方法 | 第53-54页 |
4.3.4 LPM 模型测度方法 | 第54-56页 |
第五章 实证分析 | 第56-72页 |
5.1 期货合约的基差特征 | 第56-67页 |
5.1.1 沪铜期货的基差分析 | 第56-59页 |
5.1.2 沪铝期货的基差分析 | 第59-62页 |
5.1.3 S&P500 股指期货的基差分析 | 第62-67页 |
5.2 套期保值实证研究 | 第67-72页 |
5.2.1 沪铜期货的套期保值实证分析 | 第67-68页 |
5.2.2 沪铝期货套期保值实证分析 | 第68页 |
5.2.3 S&P500 股指期货套期保值实证分析 | 第68-72页 |
第六章 总结 | 第72-74页 |
6.1 本研究的成果 | 第72-73页 |
6.2 本文有待完善的方面 | 第73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9页 |
致谢 | 第79-8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