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5页 |
1.1 世界和我国的农药及杀虫剂概况 | 第10-12页 |
1.2 Anthranilic diamides类杀虫剂概述 | 第12-15页 |
1.2.1 Anthranilic diamides类杀虫剂的发展简介 | 第12-14页 |
1.2.2 Anthranilic diamides类杀虫剂的作用机理 | 第14-15页 |
1.2.3 Anthranilic diamides类杀虫剂的主要优点 | 第15页 |
1.3 新型Anthranilic diamides类杀虫剂—氯虫酰胺 | 第15-17页 |
1.3.1 氯虫酰胺简介 | 第15-16页 |
1.3.2 氯虫酰胺的毒性 | 第16-17页 |
1.4 氯虫酰胺原药及中间体合成路线的选择 | 第17-23页 |
1.4.1 氯虫酰胺(E2Y45)原药的合成路线 | 第17-18页 |
1.4.2 3-甲基-2-氨基苯甲酸(MAA)的合成路线 | 第18-19页 |
1.4.3 8-甲基-2H-3,1-苯并噁嗪-2,4(1H)-二酮(MAD)的合成路线 | 第19页 |
1.4.4 2-氨基-5-氯-N,3-二甲基苯甲酰胺(ACBA)的合成路线 | 第19-20页 |
1.4.5 3-溴-1-(3-氯-2-吡啶基)-1H-吡唑-5-甲酸(BPPA)的合成路线 | 第20-22页 |
1.4.6 3-溴-1-(3-氯-2-吡啶基)-4,5-二氢-1H-吡唑-5-甲酸乙酯(BPP)的合成路线 | 第22-23页 |
1.5 题依据和背景 | 第23页 |
1.6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2-氨基-5-氯-N,3-二甲基苯甲酰胺的合成 | 第25-46页 |
2.1 引言 | 第25页 |
2.2 试验部分 | 第25-28页 |
2.2.1 反应方程式 | 第25页 |
2.2.2 实验仪器、设备及试剂 | 第25-26页 |
2.2.3 操作步骤 | 第26-28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28-45页 |
2.3.1 MAA的合成 | 第28-31页 |
2.3.2 MAD的合成 | 第31-36页 |
2.3.3 ABA的合成 | 第36-40页 |
2.3.4 ACBA的合成 | 第40-45页 |
2.4 本章小节 | 第45-46页 |
第三章 2-(3-氯-2-吡啶基)-5-氧代-3-吡唑烷甲酸乙酯的合成 | 第46-63页 |
3.1 引言 | 第46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46-48页 |
3.2.1 反应方程式 | 第46-47页 |
3.2.2 实验仪器、设备及试剂 | 第47-48页 |
3.2.3 实验操作 | 第48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8-62页 |
3.3.1 CPH的合成 | 第48-55页 |
3.3.2 CPP的合成 | 第55-62页 |
3.4 本章小节 | 第62-63页 |
第四章 3-溴-1-(3-氯-2-吡啶基)-1H-吡唑-5-甲酸的合成 | 第63-76页 |
4.1 引言 | 第63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63-66页 |
4.2.1 反应方程式 | 第63-64页 |
4.2.2 实验仪器、设备及试剂 | 第64页 |
4.2.3 操作步骤 | 第64-66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66-75页 |
4.3.1 SPP的合成 | 第66-72页 |
4.3.2 BPP的合成 | 第72-73页 |
4.3.3 BPPE的合成 | 第73-74页 |
4.3.4 BPPA的合成 | 第74-75页 |
4.4 本章小节 | 第75-76页 |
第五章 氯虫酰胺原药的合成 | 第76-85页 |
5.1 引言 | 第76页 |
5.2 实验部分 | 第76-78页 |
5.2.1 反应方程式 | 第76页 |
5.2.2 实验仪器、设备及试剂 | 第76-77页 |
5.2.3 实验操作 | 第77-78页 |
5.3 结果与讨论 | 第78-84页 |
5.3.1 E2Y45的合成 | 第78-84页 |
5.4 本章小节 | 第84-85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85-8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8-96页 |
附录Ⅰ 化合物缩写一览表 | 第96-98页 |
附录Ⅱ 原药及重要中间体的主要物化参数 | 第98-99页 |
附录Ⅲ 重要中间体及原药的LC/MS谱图 | 第99-103页 |
附录Ⅳ 重要中间体及原药的1HNMR谱图 | 第103-107页 |
附录Ⅴ 硕士期间取得成果 | 第107-108页 |
致谢 | 第108-10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