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药学论文--药物基础科学论文--药物化学论文

可溶性淀粉及糊精在毛细管电泳药物手性分离中的应用

中文摘要第3-4页
英文摘要第4-5页
1 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理论概述第10-27页
    1.1 手性药物及其生物活性差异第10-12页
    1.2 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技术及其理论基础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毛细管电泳技术及特点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分析技术理论基础第14-16页
    1.3 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中的手性选择剂第16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环糊精类化合物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冠醚类化合物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蛋白质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大环抗生素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5 手性表面活性剂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6 手性离子对试剂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7 配体交换试剂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8 手性杯芳烃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9 非环化多糖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0 小结第24-25页
    1.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5-27页
2 可溶性淀粉及糊精在伯氨喹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中的应用第27-36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7-28页
    2.2 实验部分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仪器与试剂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实验方法与步骤第28-29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讨论第29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手性添加剂种类及浓度对分离的影响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缓冲溶液pH 对分离的影响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背景电介质浓度对分离的影响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运行电压对分离的影响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有机添加剂对分离的影响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伯氨喹的线性检测范围第33-34页
    2.4 小结第34-36页
3 可溶性淀粉及糊精在苯海索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中的应用第36-44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6页
    3.2 实验部分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仪器与试剂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实验方法与步骤第37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37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手性添加剂种类及浓度对分离的影响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缓冲溶液pH 对分离的影响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背景电介质浓度对分离的影响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运行电压对分离的影响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有机添加剂对分离的影响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苯海索的线性检测范围第42-43页
    3.4 小结第43-44页
4 可溶性淀粉及糊精在布洛芬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中的应用第44-52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44页
    4.2 实验部分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仪器与试剂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实验方法与步骤第44-45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讨论第45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手性添加剂种类及浓度对分离的影响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缓冲溶液pH 对分离的影响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背景电介质浓度对分离的影响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运行电压对分离的影响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有机添加剂对分离的影响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布洛芬对映体的分离及对映体的指认第50-51页
    4.4 小结第51-52页
5 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中可溶性淀粉及糊精分离机理的探讨第52-53页
6 结论与展望第53-55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53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53-55页
致谢第55-56页
参考文献第56-63页
附录第63页

论文共6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矿物—水—微生物相互作用对岩溶地下水的影响--以贵阳岩溶地下水为例
下一篇:黑龙江省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