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引言 | 第9-10页 |
一、控辩协商的理论界定 | 第10-12页 |
二、控辩协商制度源考—西方国家的辩诉交易制度比较研究 | 第12-23页 |
(一) 美国的产生及发展概况 | 第12-19页 |
1、产生及发展 | 第12-13页 |
2、美国辩诉交易的概述 | 第13-16页 |
3、美国辩诉交易制度存并发达的基础 | 第16-19页 |
(二) 在其他国家的情况 | 第19-23页 |
1、英国 | 第19-20页 |
2、意大利 | 第20-21页 |
3、德国 | 第21-23页 |
三、控辩协商制度的利弊分析 | 第23-27页 |
(一) 法律功用分析 | 第23-25页 |
(二) 弊端分析 | 第25-27页 |
四、我国学者对移植辩诉交易制度的几种学说 | 第27-35页 |
(一) 对三种学说的概述 | 第27-34页 |
(二) 对三种学说的分析 | 第34-35页 |
五、关于构建中国特色控辩协商制度的必要性、可行性及制度性障碍分析 | 第35-45页 |
(一) 建立我国控辩协商制度的必要性 | 第35-41页 |
(二) 在我国移植辩诉交易制度的可行性 | 第41-43页 |
(三) 建立我国控辩协商制度的制度性障碍 | 第43-45页 |
六、我国控辩协商制度建构的具体构想及配套诉讼制度完善 | 第45-53页 |
(一) 我国控辩协商制度的构建 | 第45-50页 |
(二) 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| 第50-53页 |
结语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8页 |
致谢 | 第58-59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