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--工程地质学论文--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--滑坡论文

高填方边坡变形破坏机理及防治对策研究--以攀枝花机场12#滑坡为例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0页
第1章 前言第10-21页
   ·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0-13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18页
     ·边坡研究的发展历史第13-15页
     ·高填方边坡研究现状第15页
     ·滑坡形成机理研究现状第15-17页
     ·边坡治理工程研究现状第17-18页
     ·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8页
   ·研究内容第18-19页
   ·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19-21页
第2章 研究区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条件第21-27页
   ·自然地理第21-22页
     ·地理位置及交通第21页
     ·气象水文第21-22页
   ·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第22-24页
     ·区域地形地貌第22页
     ·地层岩性第22-23页
     ·新构造运动与地震第23-24页
   ·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第24-27页
     ·地形地貌第24页
     ·地层岩性第24-25页
     ·地质构造第25页
     ·水文地质条件第25-26页
     ·人类工程活动第26-27页
第3章 12#滑坡基本特征第27-53页
   ·滑坡边界、规模及形态特征第27-34页
     ·滑坡边界及规模第27-29页
     ·滑坡形态特征第29-31页
     ·滑坡后缘填筑体高边坡形态特征第31-34页
   ·结构特征第34-40页
     ·滑体特征第34-35页
     ·滑带特征第35-38页
     ·滑床特征第38-39页
     ·滑坡后缘填筑体高边坡结构特征第39-40页
   ·地下水特征第40-41页
   ·滑坡运动特征第41-43页
   ·变形破坏特征第43-48页
     ·滑坡体变形破坏特征第43-46页
     ·滑坡后缘填筑体高边坡变形破坏特征第46-48页
   ·滑坡区岩土体物理力学特性第48-53页
     ·岩石物理力学特性第48-49页
     ·土体物理力学特性第49-53页
第4章 高填方边坡变形破坏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第53-69页
   ·研究区滑坡概况第53-56页
     ·12#滑坡区滑坡历史第53-55页
     ·填筑体滑坡区与易家坪老滑坡空间关系第55-56页
   ·地形地貌对滑坡形成创造条件第56-57页
   ·软弱岩层对滑坡的控制作用第57-61页
     ·软弱岩层产出状态第57-58页
     ·软弱岩层基本特征分析第58-59页
     ·软弱岩层对形成滑坡的影响第59-61页
   ·水的诱导作用第61-63页
     ·地下水的作用第61-62页
     ·降雨的作用第62-63页
   ·原有抗滑桩对滑坡的影响第63-67页
     ·抗滑桩布设情况第63-64页
     ·抗滑桩的设计参数第64页
     ·抗滑桩推力计算分析第64-66页
     ·原有抗滑桩剪断原因分析第66-67页
   ·其他因素的影响第67-69页
     ·填方体施工的影响第67-68页
     ·地震对坡体的危害第68-69页
第5章 高填方边坡变形破坏形成机理研究第69-80页
   ·变形监测成果分析第69-76页
     ·变形监测点的布置第69-70页
     ·地表变形监测成果及分析第70-73页
     ·深部变形监测成果及分析第73-75页
     ·变形监测综合分析第75-76页
   ·12#滑坡病害形成机理分析第76-80页
     ·滑坡形成条件第76页
     ·滑坡形成机理第76-78页
     ·滑坡破坏模式类型及分析第78-80页
第6章 高填方边坡病害防治对策研究第80-87页
   ·填筑体边坡后缘及滑坡体稳定性及发展趋势第80-81页
     ·填筑体边坡后缘稳定性及发展趋势第80页
     ·滑坡体稳定性及发展趋势第80-81页
   ·工程治理的必要性及原则第81-83页
     ·工程治理的必要性第81页
     ·治理原则第81-83页
   ·防治对策第83-86页
     ·后缘填筑体防治对策第83-85页
     ·滑坡体防治对策第85-86页
   ·建议第86-87页
结论第87-89页
致谢第89-90页
参考文献第90-94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94页

论文共9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慢正电子束流技术制备SiO2薄膜的应用
下一篇:西南地区典型巨型滑坡机制与防治工程的关系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