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对策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引言 | 第9-15页 |
1.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| 第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9-14页 |
1.3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结构框架 | 第14-15页 |
2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概述 | 第15-20页 |
2.1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概念界定 | 第15页 |
2.2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职能 | 第15-17页 |
2.3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理论基础 | 第17-20页 |
3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演变与发展现状 | 第20-27页 |
3.1 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国的演变 | 第20-21页 |
3.2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类型 | 第21-23页 |
3.3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结构 | 第23-27页 |
4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障碍分析 | 第27-32页 |
4.1 政府宏观管理混乱 | 第27-28页 |
4.2 法律滞后 | 第28-29页 |
4.3 组织治理结构不完善 | 第29-30页 |
4.4 其他障碍因素 | 第30-32页 |
5 国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趋势和比较启示 | 第32-37页 |
5.1 法国:地区和全国一体化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| 第32-33页 |
5.2 美国:严格内部管理的新型合作社 | 第33-34页 |
5.3 德国:产学研一体化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| 第34-35页 |
5.4 日本:政府大力推动下的“农协” | 第35-37页 |
6 促进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 | 第37-42页 |
6.1 优化法制环境 | 第37-38页 |
6.2 规范政府宏观管理 | 第38-39页 |
6.3 推进合作经济组织地区和全国联盟实现 | 第39页 |
6.4 推动产、学、研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一体化 | 第39页 |
6.5 强化内部管理 | 第39-40页 |
6.6 加强农户合作意识 | 第40-42页 |
结束语 | 第42-43页 |
注释 | 第43-44页 |
致谢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9页 |
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