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 言 | 第6-8页 |
第一章 单位犯罪刑事诉讼程序的立法例 | 第8-10页 |
一、 法典法例 | 第8页 |
二、 单行法例 | 第8-9页 |
三、 解释法例 | 第9-10页 |
第二章 单位犯罪的管辖 | 第10-17页 |
一、 立案管辖 | 第10-13页 |
二、 级别管辖 | 第13-15页 |
三、 地域管辖 | 第15-17页 |
第三章 犯罪单位参与刑事诉讼的方式 | 第17-37页 |
一、 单位犯罪的特殊性及对犯罪单位参与刑事诉讼方式的 | 第17-20页 |
二、 关于犯罪单位参与刑事诉讼方式的几种观点 | 第20-24页 |
三、 诉讼代表人的分类及人员范围 | 第24-32页 |
四、 诉讼代表人的法律地位、权利与义务 | 第32-34页 |
五、 诉讼代表人在复式被诉主体关系模式中的位置 | 第34-37页 |
第四章 犯罪单位辩护权的行使及单位犯罪案件强制措施 | 第37-45页 |
一、 犯罪单位辩护权的行使 | 第37-40页 |
二、 单位犯罪案件强制措施的适用 | 第40-45页 |
第五章 单位犯罪案件的审判及执行程序 | 第45-52页 |
一、 单位犯罪案件的审判程序 | 第45-47页 |
二、 单位犯罪的上诉和抗诉 | 第47-48页 |
三、 单位犯罪刑罚执行程序 | 第48-52页 |
第六章 单位犯罪附带民事诉讼 | 第52-55页 |
一、 犯罪单位能否成为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 | 第52-53页 |
二、 犯罪单位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可否成为附带民 | 第53-55页 |
结 论 | 第55-56页 |
注 释 | 第56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论文摘要(中文) | 第61-68页 |
论文摘要(英文) | 第68页 |
后 记 | 第73-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