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林业论文--森林树种论文--阔叶乔木论文--杨论文

应用微透析技术研究杨树嫩茎质外体逆境生理及其光合响应

致谢第5-6页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9页
第1章 绪论第17-39页
    1.1 杨树简介第17-18页
    1.2 植物盐碱干旱研究现状第18-19页
    1.3 与逆境胁迫有关的植物活性物质第19-23页
    1.4 植物质外体生理生化研究进展第23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植物质外体研究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逆境胁迫下植物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进展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植物质外体汁液的常规取样方法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植物质外体成分的动态测定方法第29-30页
    1.5 微透析取样技术第30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微透析的基本原理和微透析系统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微透析探针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微透析膜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5.4 微透析相关参数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5 微透析技术的优点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6 微透析技术的局限性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7 微透析技术与分离及检测技术联用第35-36页
    1.6 本文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第36-39页
第2章 杨树嫩茎质外体汁液微透析体系的建立第39-51页
    2.1 杨树嫩茎的微透析取样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实验材料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微透析取样第40-43页
    2.2 微透析液为杨树质外体汁液的间接证明第43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微透析液中Na~+、K~+浓度的变化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微透析液中四种激素浓度的变化第45-47页
    2.3 苹果酸脱氢酶活性的测定第47-48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48-51页
第3章 微透析样品中激素和脯氨酸测定方法的建立第51-65页
    3.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实验材料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色谱条件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标准溶液的配制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微透析样品的衍生化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微透析样品的获取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6 微透析探针体外回收率的测定第54页
    3.2 结果与分析第54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植物激素标准品定性分析第54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脯氨酸检测方法的建立第60-64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64-65页
第4章 微透析样品中离子检测方法的建立第65-71页
    4.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实验仪器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试剂和标准溶液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杨树及预处理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微透析技术方法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AAS测定条件第67页
    4.2 结果与讨论第67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微透析与AAS联用技术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标准曲线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精密度及回收率实验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样品测定结果第69-70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70-71页
第5章 盐胁迫下杨树嫩茎质外体生理及其光合响应第71-93页
    5.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74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实验材料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原子吸收测定条件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色谱测定条件第7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标准溶液的配制第7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微透析探针体外回收率的测定第7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6 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7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8 数据分析第76页
    5.2 结果与分析第76-9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盐胁迫下考察两种杨树质外体离子对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第76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杨树嫩茎内源激素对盐胁迫的响应第82-8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盐胁迫对两种杨树荧光参数的影响第87-9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盐胁迫下两种杨树IAA、6-BA与电子传递效率ETR的相关性第90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90-93页
第6章 干旱胁迫下杨树嫩茎质外体生理及其光合响应第93-109页
    6.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95-9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实验材料第95-9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色谱条件第9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相关标准溶液的配制第9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4 植物质外体透析液样品的获取第9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5 微透析探针体外回收率的测定第9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6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96-97页
    6.2 结果与分析第97-10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杨树干旱胁迫下内源激素的变化第97-10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杨树干旱胁迫下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变化第100-10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杨树干旱胁迫下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第103-106页
    6.3 本章小结第106-109页
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09-113页
    7.1 结论第109-111页
        7.1.1 杨树微透析方法的建立第109页
        7.1.2 逆境胁迫下杨树质外体内物质变化与光合生理变化第109-111页
    7.2 展望第111-113页
参考文献第113-127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127-129页
作者简历第129页

论文共12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块匹配和随机蕨的电子稳像方法研究
下一篇:复杂背景下低信噪比实时鲁棒的弱小目标自动检测技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