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| 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| 1.2 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10-12页 |
| 1.3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| 第12-14页 |
| 1.3.1 研究目的 | 第12页 |
| 1.3.2 主要内容 | 第12-14页 |
| 第二章 桥梁荷载试验基本理论及方法 | 第14-25页 |
| 2.1 荷载试验 | 第14-19页 |
| 2.1.1 荷载试验的分类及其主要内容 | 第14页 |
| 2.1.2 荷载试验的准备工作 | 第14-15页 |
| 2.1.3 试验荷载工况和荷载等级 | 第15页 |
| 2.1.4 静载加载分级与控制 | 第15-16页 |
| 2.1.5 测点的布设 | 第16页 |
| 2.1.6 试验器材的选用 | 第16-17页 |
| 2.1.7 试验中的注意事项及数据采集 | 第17页 |
| 2.1.8 试验后数据分类、汇总及与理论值的比较 | 第17-19页 |
| 2.2 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| 第19-24页 |
| 2.2.1 杠杆原理法 | 第20页 |
| 2.2.2 偏心压力法 | 第20-21页 |
| 2.2.3 修正偏心压力法 | 第21-22页 |
| 2.2.4 弹性支承连续梁法 | 第22页 |
| 2.2.5 铰接板(梁)法 | 第22-23页 |
| 2.2.6 刚接板梁法 | 第23页 |
| 2.2.7 比拟正交异性板法 | 第23-24页 |
| 2.2.8 广义梁格分析法 | 第24页 |
| 2.3 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| 第三章 基于荷载试验的单梁特性分析 | 第25-33页 |
| 3.1 样本选择 | 第25-27页 |
| 3.2 桥梁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 | 第27-29页 |
| 3.2.1 截面特性 | 第27页 |
| 3.2.2 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计算 | 第27-29页 |
| 3.3 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| 第29页 |
| 3.4 试验加载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| 第29-30页 |
| 3.5 桥梁的纵向弯矩及挠度影响线 | 第30-31页 |
| 3.6 本章小结 | 第31-33页 |
| 第四章 梁桥加载效率研究 | 第33-66页 |
| 4.1 13m 空心板 | 第33-39页 |
| 4.1.1 13m 空心板整体截面弯矩加载 | 第33-36页 |
| 4.1.2 13m 空心板整体截面挠度加载 | 第36页 |
| 4.1.3 13m 空心板单板截面弯矩加载 | 第36-38页 |
| 4.1.4 13m 空心板单板截面挠度加载 | 第38-39页 |
| 4.2 20m 空心板 | 第39-44页 |
| 4.2.1 20m 空心板整体截面弯矩加载 | 第39-40页 |
| 4.2.2 20m 空心板整体截面挠度加载 | 第40-41页 |
| 4.2.3 20m 空心板单板截面弯矩加载 | 第41-42页 |
| 4.2.4 20m 空心板单板截面挠度加载 | 第42-44页 |
| 4.3 20m 组合箱梁(连续) | 第44-54页 |
| 4.3.1 20m 组合箱梁(连续)整体截面弯矩加载 | 第44-48页 |
| 4.3.2 20m 组合箱梁(连续)整体截面挠度加载 | 第48-49页 |
| 4.3.3 20m 组合箱梁(连续)单梁截面弯矩加载 | 第49-52页 |
| 4.3.4 20m 组合箱梁(连续)单梁截面挠度加载 | 第52-54页 |
| 4.4 25m 组合箱梁(连续) | 第54-60页 |
| 4.4.1 25m 组合箱梁(连续)整体截面弯矩加载 | 第54-55页 |
| 4.4.2 25m 组合箱梁(连续)整体截面挠度加载 | 第55-56页 |
| 4.4.3 25m 组合箱梁(连续)单梁截面弯矩加载 | 第56-58页 |
| 4.4.4 25m 组合箱梁(连续)单梁截面挠度加载 | 第58-60页 |
| 4.5 不同试验加载方案对比分析 | 第60-65页 |
| 4.6 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|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66-68页 |
| 1 结论 | 第66-67页 |
| 2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67-6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8-71页 |
| 致谢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