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前言 | 第10-13页 |
第2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3-19页 |
2.1 临床资料 | 第13页 |
2.2 纳入和剔除标准 | 第13页 |
2.2.1 纳入标准 | 第13页 |
2.2.2 剔除标准 | 第13页 |
2.3 检查设备和方法 | 第13-14页 |
2.3.1 检查设备 | 第13-14页 |
2.3.2 具体的扫描方式 | 第14页 |
2.4 退变性和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 CT 及 MRI 对照分析 | 第14-15页 |
2.4.1 滑脱性质界定 | 第14页 |
2.4.2 滑脱程度的测定 | 第14-15页 |
2.4.3 对比观察 | 第15页 |
2.4.4 在 MRI 图像上观察 | 第15页 |
2.5 手术方法 | 第15-17页 |
2.5.1 术前准备 | 第15页 |
2.5.2 手术方法与步骤 | 第15-17页 |
2.6 术中监测及术后处理 | 第17页 |
2.7 观察指标及随访情况 | 第17-18页 |
2.8 统计学分析 | 第18页 |
2.9 设计方案流程图 | 第18-19页 |
第3章 结果 | 第19-24页 |
3.1 腰椎滑脱部位及程度比较:见表 3.1,表 3.2 | 第19页 |
3.2 两种不同类型腰椎滑脱的 CT 表现 | 第19-20页 |
3.3 两种不同类型腰椎滑脱的 MRI 表现 | 第20-21页 |
3.4 术中出血量、手术时间及术后神经症状缓解情况 | 第21-22页 |
3.5 X 线术后滑脱复位效果,退变性滑脱组优于真性滑脱组 | 第22页 |
3.6 两组融合时间 | 第22-23页 |
3.7 两组间腰痛症状改善 | 第23页 |
3.8 两组患者 ODI 评分 | 第23-24页 |
第4章 讨论 | 第24-33页 |
第5章 结论 | 第33-3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4-41页 |
附图 | 第41-46页 |
附表 | 第46-49页 |
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49-50页 |
致谢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