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--生物能及其利用论文

稻壳基高性能纳米白炭黑的制备研究及其碳足迹分析

致谢第5-7页
摘要第7-9页
Abstract第9-11页
1. 绪论第21-34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21-22页
    1.2 稻壳对环境的影响第22-23页
    1.3 稻壳的理化性质第23-24页
    1.4 稻壳中硅质成分的利用第24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二氧化硅类产品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碳化硅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氮化硅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水玻璃及沸石分子筛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5 吸附剂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6 催化剂和添加剂第28-29页
    1.5 碳足迹分析概述第29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碳足迹分析背景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介绍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全生命周期评价的产生和发展现状第32-34页
2 纳米白炭黑综述第34-51页
    2.1 纳米白炭黑的性质与应用第34-36页
    2.2 纳米白炭黑的市场前景第36-37页
    2.3 纳米白炭黑的主要制备方法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气相法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沉淀法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溶胶-凝胶法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微乳液反应法第39-40页
    2.4 稻壳及稻壳灰制备纳米白炭黑的研究现状第40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热处理法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沉淀法第41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其他方法第46页
    2.5 稻壳基纳米白炭黑制备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高纯化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分散性第47-49页
    2.6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第49-51页
3 稻壳前处理方法的热解动力学研究第51-65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51-52页
    3.2 实验部分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原料与仪器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实验内容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FWO动力学模型第53-54页
    3.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4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同前处理过程对稻壳热解特性的影响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酸浸条件对稻壳热解特性的影响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原料研磨颗粒尺寸对稻壳热解特性的影响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不同前处理过程对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第60-64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64-65页
4 稻壳一步热处理法制取高纯纳米白炭黑研究第65-88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65-66页
    4.2 实验部分第66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实验原料与仪器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实验过程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产品性能分析检测与表征第67-69页
    4.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9-8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正交试验分析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热处理温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第71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前处理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第76-8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产品性能表征第83-86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86-88页
5 基于炭屏蔽的稻壳两步热处理法制取纳米白炭黑研究第88-99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88页
    5.2 实验部分第88-9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实验原料与仪器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实验过程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产品性能分析检测与表征第90页
    5.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90-9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不同预热解条件对产SiO_2含量和白度的影响第90-9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不同预热解条件对产品孔隙特性的影响第92-9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不同预热解条件对产品形貌和粒径的影响第94-9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不同预热解条件对产品晶型结构的影响第96-97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97-99页
6 基于空穴爆炸-双电荷理论的稻壳基高分散纳米白炭黑研究第99-124页
    6.1 引言第99-101页
    6.2 实验部分第101-10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实验原料与仪器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实验过程第10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第102-10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产品性能分析检测与表征第104-105页
    6.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05-11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碱溶条件对SiO_2溶出率的影响第105-10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沉淀反应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第108-11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产品性能表征第116-119页
    6.4 分散机理讨论第119-122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高压均质对微粒的细化作用机理第119-120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表面活性剂PEG-6000对微粒的疏水化作用机理第120-121页
        6.4.3 真空冷冻干燥对粉体的分散作用机理第121-122页
    6.5 本章小结第122-124页
7 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的纳米白炭黑碳足迹分析第124-149页
    7.1 引言第124-125页
    7.2 生命周期评价模型第125-129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研究目的和边界第125-126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生命周期清单第126-129页
    7.3 全生命周期清单结果与分析第129-147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热处理法稻壳基纳米白炭黑产品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第129-133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化学沉淀法稻壳基纳米白炭黑产品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第133-136页
        7.3.3 工业沉淀法白炭黑产品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第136-141页
        7.3.4 清单分析结果第141-145页
        7.3.5 境影响潜值计算第145-147页
    7.4 本章小结第147-149页
8 全文总结第149-153页
    8.1 总结第149-152页
    8.2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152页
    8.3 未来工作展望第152-153页
参考文献第153-170页
作者简历第170-171页

论文共17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变速变量泵动态性能研究与应用
下一篇:正畸乳胶牵引圈力学性能的体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