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·引言 | 第10-11页 |
·雷暴的雷达回波特征与闪电活动的相关研究 | 第11页 |
·雷暴的动力结构与闪电活动的相关研究 | 第11-13页 |
·风场与闪电的发生 | 第11-12页 |
·风场与闪电的频次 | 第12页 |
·风场与闪电的类型 | 第12-13页 |
·风场与闪电的极性 | 第13页 |
·闪电的短时临近预警综述 | 第13-15页 |
·闪电的潜势预报研究进展 | 第14页 |
·闪电的短时临近预报研究进展 | 第14-15页 |
·本论文主要内容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雷暴的雷达回波特征与闪电活动的相关关系 | 第16-28页 |
·资料 | 第16-18页 |
·北京地区资料介绍 | 第16-17页 |
·上海地区资料介绍 | 第17-18页 |
·方法 | 第18-19页 |
·雷达资料的三维格点化 | 第18页 |
·VIL 计算方法 | 第18-19页 |
·SAFIR 资料处理方法 | 第19页 |
·分析 | 第19-27页 |
·北京地区闪电活动与雷暴的雷达回波特征参数相关性分析 | 第19-25页 |
·全闪频次与雷暴的雷达回波特征参数相关性分析 | 第19-23页 |
·闪电活动与VIL 的相关性分析 | 第23-24页 |
·地闪频次与雷暴的雷达回波特征相关性分析 | 第24-25页 |
·上海地区闪电活动与雷暴的雷达回波特征参数相关性分析 | 第25-27页 |
·结论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雷达回波特征参数对闪电活动结束的短时临近预警 | 第28-40页 |
·回波特征对闪电活动的指示讨论 | 第28-35页 |
·40dBZ 回波顶高 | 第28-30页 |
·30dBZ 体积与其所占雷暴体积百分比 | 第30-32页 |
·预警步骤初步探讨 | 第32-35页 |
·VPF 对闪电活动的指示作用 | 第35-38页 |
·结论 | 第38-40页 |
第四章 预警方案初步检验 | 第40-48页 |
·北京个例对预计方案的检验 | 第40-42页 |
·个例对方案一的检验 | 第40-41页 |
·个例对方案二的检验 | 第41-42页 |
·预警方案在上海个例中的应用 | 第42-45页 |
·预警方案一在个例中的应用 | 第43-44页 |
·预警方案二在个例中的应用 | 第44-45页 |
·结论 | 第45-48页 |
第五章 雷暴动力条件与地闪活动的相关关系 | 第48-66页 |
·资料与方法 | 第48-50页 |
·雷暴的动力参数与闪电活动的时空关系 | 第50-60页 |
·雷暴的动力参数与地闪频次的相关关系 | 第50-51页 |
·8 月25 日一次雷暴个例的动力条件与地闪活动的分析 | 第51-60页 |
·雷暴的地闪发展阶段演变 | 第51-52页 |
·地闪发展初始阶段(04:09-05:23UTC) | 第52-54页 |
·地闪发展成熟阶段(05:29-07:36UTC) | 第54-56页 |
·地闪发展减弱阶段(07:41-09:03UTC) | 第56-57页 |
·地闪活动与雷暴的参数关系演变 | 第57-59页 |
·初步探讨动力因子在闪电预警中的应用 | 第59-60页 |
·雷达回波体积参数与动力参数的关系分析 | 第60-64页 |
·结论 | 第64-66页 |
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| 第66-69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66-68页 |
·存在的不足和展望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6页 |
致谢 | 第76-77页 |
个人简介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