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北冬小麦生育期及水分亏缺变化研究
| 摘要 | 第1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16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6-21页 |
| 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6页 |
| ·研究进展 | 第16-18页 |
| ·作物生育期研究进展 | 第16-17页 |
| ·作物降水亏缺研究进展 | 第17-18页 |
| ·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18-21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19-21页 |
|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| 第21-33页 |
| ·研究区概况 | 第21-22页 |
| ·地理位置及特点 | 第21页 |
| ·气候条件 | 第21页 |
| ·土地类型 | 第21-22页 |
| ·社会经济条件 | 第22页 |
| ·资料来源 | 第22-29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29-33页 |
| ·数据指标计算方法 | 第29-30页 |
| ·气象要素空间分布栅格化方法 | 第30页 |
| ·生育期空间拟合栅格化方法 | 第30-31页 |
| ·冬小麦生育期边界确定方法 | 第31页 |
| ·趋势分析方法 | 第31页 |
| ·Mann-Kendall检验方法 | 第31页 |
| ·敏感系数计算方法 | 第31-33页 |
| 第三章 气候资源时空格局演变特征 | 第33-44页 |
| ·光照资源变化特征 | 第33-36页 |
| ·太阳辐射量空间分布格局 | 第33-34页 |
| ·太阳辐射量时序变化特点 | 第34-36页 |
| ·热量资源变化特征 | 第36-41页 |
| ·年均温的空间分布格局 | 第36-37页 |
| ·年均温的时序变化特点 | 第37-38页 |
| ·≥10℃积温的空间分布格局 | 第38-39页 |
| ·≥10℃积温的时序变化特点 | 第39-41页 |
| ·降水资源变化特征 | 第41-43页 |
| ·降水量空间分布格局 | 第41-42页 |
| ·降雨的时序变化特点 | 第42-4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| 第四章 冬小麦生育期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4-55页 |
| ·冬小麦生育期栅格化 | 第44-48页 |
| ·逐步回归方程 | 第44-46页 |
| ·生育期空间拟合插值的统计检验 | 第46-48页 |
| ·冬小麦生育期变化 | 第48-52页 |
| ·播种期变化 | 第48页 |
| ·返青期变化 | 第48-49页 |
| ·拔节期变化 | 第49-50页 |
| ·抽穗期变化 | 第50-51页 |
| ·收获期变化 | 第51-52页 |
| ·气候因素对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分析 | 第52-54页 |
| ·日照条件变化对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 | 第52页 |
| ·热量条件变化对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| ·降水条件变化对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| 第五章 冬小麦生育期内降水亏缺变化 | 第55-68页 |
| ·20世纪70年代冬小麦生育期内降水亏缺特征 | 第55-57页 |
| ·全生育期降水亏缺空间分布特征 | 第55-56页 |
| ·各生育阶段降水亏缺空间分布特征 | 第56-57页 |
| ·21世纪初冬小麦生育期内降水亏缺特征 | 第57-60页 |
| ·全生育期降水亏缺空间分布特征 | 第57-58页 |
| ·各生育阶段降水亏缺空间分布特征 | 第58-60页 |
| ·冬小麦各生育期内降水亏缺变化特征 | 第60-64页 |
| ·全生育期降水亏缺变化 | 第60-61页 |
| ·播种期—返青期降水亏缺变化 | 第61-62页 |
| ·返青期—拔节期降水亏缺变化 | 第62页 |
| ·拔节期—抽穗期降水亏缺变化 | 第62-63页 |
| ·抽穗期—成熟期降水亏缺变化 | 第63-64页 |
| ·冬小麦生育期内降水亏缺变化原因 | 第64-6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|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| 第68-71页 |
| ·主要结论 | 第68-69页 |
| ·创新点 | 第69-70页 |
| ·讨论 | 第70-7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1-77页 |
| 致谢 | 第77-78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