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方法 | 第11页 |
1.3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| 第11-12页 |
1.4 创新点 | 第12-14页 |
第2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| 第14-21页 |
2.1 煤炭资源供应链科学概述 | 第14-17页 |
2.1.1 供应链的内涵 | 第14-15页 |
2.1.2 煤炭行业概述 | 第15-16页 |
2.1.3 煤炭资源供应链 | 第16-17页 |
2.2 煤炭资源供应链管理概述 | 第17-19页 |
2.2.1 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| 第17-18页 |
2.2.2 供应链管理管理的改革 | 第18-19页 |
2.3 煤炭资源互联网概述 | 第19-20页 |
2.3.1 煤炭资源互联网的内涵 | 第19页 |
2.3.2 煤炭行业改革中引入互联网 | 第19-20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0-21页 |
第3章 煤炭资源供应链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| 第21-26页 |
3.1 我国煤炭行业供应链管理现状分析 | 第21-24页 |
3.1.1 煤炭行业现状与发展预测 | 第21-22页 |
3.1.2 煤炭资源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| 第22-23页 |
3.1.3 煤炭资源供应链管理存在问题 | 第23-24页 |
3.2 煤炭行业供应链中的变革着力点 | 第24-25页 |
3.2.1 煤炭资源供应链管理中的不确定因素 | 第24-25页 |
3.2.2 煤炭资源供应链管理转型需要降低其不确定度 | 第25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4章 煤炭资源供应链管理信息化转型模型分析 | 第26-41页 |
4.1 煤炭资源供应链模型建立 | 第26-29页 |
4.1.1 煤炭资源供应链转型的可行性分析 | 第26-27页 |
4.1.2 煤炭资源供应链转型的组织基础 | 第27-29页 |
4.2 煤炭资源供应链管理模型的设计原则 | 第29-31页 |
4.2.1 系统与局部相结合原则 | 第29页 |
4.2.2 精简与效能相结合原则 | 第29页 |
4.2.3 集优原则 | 第29-30页 |
4.2.4 不确定性原则 | 第30页 |
4.2.5 协作性原则 | 第30页 |
4.2.6 创新型原则 | 第30页 |
4.2.7 战略性原则 | 第30-31页 |
4.3 煤炭资源供应链管理模型的设计目标 | 第31页 |
4.4 煤炭资源供应链改革模型设计流程 | 第31-34页 |
4.5 供应链模型设计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| 第34页 |
4.6 煤炭资源供应链模型 | 第34-41页 |
4.6.1 煤炭资源供应链基本结构 | 第34-37页 |
4.6.2 煤炭资源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 | 第37-38页 |
4.6.3 煤炭资源供应链信息流的信息结构 | 第38-39页 |
4.6.4 煤炭资源供应链信息处理中心 | 第39-41页 |
第5章 煤炭资源供应链评价体系设计与分析 | 第41-50页 |
5.1 供应链评价体系的构建基础 | 第41-42页 |
5.2 供应链评价体系的构建 | 第42-43页 |
5.3 供应链评价体系模型 | 第43-45页 |
5.4 供应链评价体系指标 | 第45-47页 |
5.5 例证分析 | 第47-49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0-53页 |
6.1 结论 | 第50-51页 |
6.2 展望 | 第51页 |
6.3 论文的不足 | 第51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7页 |
致谢 | 第57-58页 |
个人简历.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58-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