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2-14页 |
ABSTRACT | 第14-16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17-24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7-19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7-18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8-19页 |
1.2 研究思路与框架 | 第19-21页 |
1.2.1 研究思路 | 第19页 |
1.2.2 框架结构 | 第19-21页 |
1.3 研究方法 | 第21页 |
1.4 研究创新点 | 第21-22页 |
1.5 文献综述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| 第24-40页 |
2.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范畴和发展历程 | 第24-32页 |
2.1.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| 第24-25页 |
2.1.2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 | 第25-32页 |
2.2 互联网金融业获得快速发展的宏观原因 | 第32-36页 |
2.2.1 内部因素 | 第32-34页 |
2.2.2 外部原因 | 第34-36页 |
2.3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影响 | 第36-40页 |
2.3.1 不利影响 | 第36-37页 |
2.3.2 积极影响 | 第37-40页 |
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业务增长模式 | 第40-56页 |
3.1 价值理念 | 第40-42页 |
3.1.1 以流量为价值中心 | 第40页 |
3.1.2 羊毛出在猪身上 | 第40-41页 |
3.1.3 建立自有金融应用场景的封闭生态 | 第41页 |
3.1.4 三角翘翘板模型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价值 | 第41-42页 |
3.2 业务创新模式 | 第42-46页 |
3.2.1 基于场景和需求的产品创新 | 第42-43页 |
3.2.2 基于用户体验的产品功能优化 | 第43页 |
3.2.3 基于极致简化思维的流程创新 | 第43-44页 |
3.2.4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衍生应用创新 | 第44-46页 |
3.3 业务宣传营销模式 | 第46-49页 |
3.3.1 不惜血本的优惠体验营销 | 第46-47页 |
3.3.2 精彩纷呈的网络互动营销 | 第47页 |
3.3.3 技术支持的流程导入营销 | 第47-48页 |
3.3.4 快速传播的社交关系营销 | 第48页 |
3.3.5 运用信息流量高地实施压迫式宣传 | 第48-49页 |
3.4 业务运营支持模式 | 第49-51页 |
3.4.1 完全线上化的业务开办模式 | 第49页 |
3.4.2 线上交易安全防范措施 | 第49-50页 |
3.4.3 互联网金融平台备付金管理 | 第50-51页 |
3.5 业务盈利模式 | 第51-53页 |
3.5.1 互联网支付盈利模式 | 第51页 |
3.5.2 类存款产品盈利模式 | 第51-52页 |
3.5.3 P2P盈利模式 | 第52页 |
3.5.4 客户流量销售收入 | 第52-53页 |
3.6 互联网金融业务增长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风险 | 第53-56页 |
3.6.1 客户交易风险增加 | 第53页 |
3.6.2 随着监管的逐步规范互联网金融盈利空间将受到压缩 | 第53-54页 |
3.6.3 当前模式的P2P业务不可持续 | 第54-55页 |
3.6.4 银行围猎风险 | 第55页 |
3.6.5 当前互联网金融模式无法使社会融资成本降低 | 第55-56页 |
第四章 传统银行业务增长模式及效率比较 | 第56-62页 |
4.1 价值理念 | 第56-57页 |
4.1.1 品牌信用是银行的核心价值 | 第56页 |
4.1.2 风险可控是开展一切业务的前提 | 第56页 |
4.1.3 社会责任优先于市场 | 第56-57页 |
4.2 业务创新模式 | 第57-58页 |
4.2.1 往往从丰富产品线角度出发实施产品研发创新 | 第57页 |
4.2.2 产品创新方式一般遵循现有的既定业务流程 | 第57-58页 |
4.2.3 创新效率对比分析 | 第58页 |
4.3 业务宣传营销模式 | 第58-60页 |
4.3.1 基于营销指标分解的全员地面推广 | 第58页 |
4.3.2 基于产品优惠的传统体验式推广 | 第58-59页 |
4.3.3 基于传统媒介的广告宣传 | 第59页 |
4.3.4 逐步引入互联网营销思维 | 第59页 |
4.3.5 营销效率对比分析 | 第59-60页 |
4.4 业务运营支持模式 | 第60-62页 |
4.4.1 电子银行交易水平已达到较高水平,但无法完全摆脱网点束缚 | 第60页 |
4.4.2 电子交易安全保障措施 | 第60-61页 |
4.4.3 开始尝试进行互联网经营模式 | 第61-62页 |
第五章 传统银行优化发展策略及建议 | 第62-70页 |
5.1 较优增长策略分析 | 第62-63页 |
5.1.1 产品创新方面 | 第62页 |
5.1.2 市场研发方面 | 第62-63页 |
5.1.3 业务运行支持方面 | 第63页 |
5.1.4 盈利模式方面 | 第63页 |
5.2 银行引入优化发展策略的条件分析(SWOT分析) | 第63-66页 |
5.2.1 银行优势 | 第63-64页 |
5.2.2 银行劣势 | 第64页 |
5.2.3 面临的机遇 | 第64-65页 |
5.2.4 面临的挑战 | 第65-66页 |
5.3 传统银行借鉴互联网金融思维优化发展具体建议 | 第66-70页 |
5.3.1 推进支付直连网络建设,实现支付去媒介化 | 第66-67页 |
5.3.2 完善金融交易场景建设,建立自身金融生态系统 | 第67-68页 |
5.3.3 借鉴互联网金融价值理念,通过导流拓展盈利渠道 | 第68页 |
5.3.4 构建大数据应用职能单元,向数据要效益 | 第68-70页 |
结语 | 第70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文章目录 | 第75-76页 |
附件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