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刑法论文--分则论文

盗窃罪新增行为方式的司法认定问题研究

中文摘要第8-9页
ABSTRACT第9页
引言第10-11页
一、盗窃罪新增行为方式基本问题第11-16页
    (一) 盗窃罪新增行为方式客体之明确第11-13页
    (二) 盗窃罪新增行为方式既未遂标准问题辨明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 盗窃罪新增三种行为方式存在未遂形态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2. 盗窃罪新增行为方式既遂标准探明第13-16页
二、“入户盗窃”的具体认定第16-23页
    (一) 对“户”的理解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 “户”的范围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 “户”的特征第17-19页
    (二) “入户盗窃”的非法性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 “入”的非法性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 “入户”目的的非法性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3. 入户盗窃的“入户”与入户抢劫的“入户”可否同等理解第20-21页
    (三) “入户盗窃”完成形态认定中的疑难问题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 明确“入户盗窃”的着手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 “入户盗窃”既遂的认定第22-23页
三、“携带凶器”的具体认定第23-29页
    (一) 对“凶器”的认定第23-24页
    (二) 对“携带凶器”的具体认定第24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 对“携带”的主观目的的认定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 “携带”方式的认定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 携带凶器盗窃“着手”方式的认定第27-29页
四、“扒窃”的具体认定第29-34页
    (一) 扒窃的构成要件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 发生在“公共场所”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 随身携带的财物第30-31页
    (二) 扒窃“着手”以及未遂形态的认定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 “着手”的标准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 未遂的情形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 认定扒窃的特殊问题第32-34页
五、盗窃罪新增行为方式适用上几个注意的问题第34-38页
    (一) 实施新增三种行为,不应一概以盗窃罪定罪处罚第34-36页
    (二) 涉及多种行为方式的处罚问题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1. 实施多个行为时,应以一个行为来定罪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 罪状对量刑的影响第36-38页
结语第38-39页
参考文献第39-42页
致谢第42-43页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43页

论文共4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互联网金融业务增长模式及其对传统金融的借鉴
下一篇:司法改革背景下初任检察官培训制度改革与完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