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11页 |
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文献综述 | 第12-16页 |
1.3.1 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2-14页 |
1.3.2 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4-16页 |
1.3.3 文献总结 | 第16页 |
1.4 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16-18页 |
1.5 论文框架结构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传统融资模式分析 | 第19-26页 |
2.1 银行贷款 | 第19-22页 |
2.1.1 国家开发银行贷款 | 第19-21页 |
2.1.2 商业银行贷款 | 第21页 |
2.1.3 银行贷款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 | 第21-22页 |
2.2 债务融资方式 | 第22-24页 |
2.2.1 城投债发行规模 | 第22页 |
2.2.2 城投债募集资金投向 | 第22-23页 |
2.2.3 城投债基本特征 | 第23-24页 |
2.2.4 城投债风险 | 第24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4-26页 |
第三章 H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概况 | 第26-34页 |
3.1 H市城市基础发展背景 | 第26页 |
3.2 H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基本情况 | 第26-27页 |
3.3 H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资本金来源 | 第27页 |
3.4 H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渠道 | 第27-28页 |
3.4.1 贷款融资 | 第28页 |
3.4.2 发行企业债券 | 第28页 |
3.5 H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资金投向及还款来源 | 第28-29页 |
3.6 H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作模式——以S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例 | 第29-32页 |
3.6.1 S公司的概况 | 第29页 |
3.6.2 S公司的运营效果 | 第29页 |
3.6.3 S公司的财务分析 | 第29-32页 |
3.7 H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| 第32-33页 |
3.7.1 融资平台担保机制缺乏法律依据 | 第32页 |
3.7.2 贷款回收过于依赖地方财政 | 第32页 |
3.7.3 融资平台法人结构尚不完善 | 第32-33页 |
3.7.4 融资平台往往融资渠道单一 | 第33页 |
3.8 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四章 国内外地方政府融资模式与创新分析 | 第34-41页 |
4.1 美国基础设施融资方式的创新 | 第34-35页 |
4.2 英国基础设施融资方式的创新 | 第35页 |
4.2.1 英国城市基础设施私有化 | 第35页 |
4.2.2 “融资—设计—建设—经营—移交”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| 第35页 |
4.3 北京基础设施融资方式的创新 | 第35-36页 |
4.3.1 投资主体多元化 | 第35-36页 |
4.3.2 融资渠道多样化 | 第36页 |
4.4 上海基础设施融资方式的创新 | 第36-37页 |
4.4.1 投资主体多元化 | 第36-37页 |
4.4.2 融资方式多元化 | 第37页 |
4.5 重庆基础设施融资方式的创新 | 第37-38页 |
4.5.1 资本金注入对象的集中化 | 第37页 |
4.5.2 资本金来源的多元化 | 第37-38页 |
4.6 北京、上海、重庆的地方政府融资模式比较 | 第38-39页 |
4.7 美英及国内地方政府融资模式的经验启示 | 第39页 |
4.7.1 政企分开,准确定位地方政府职能 | 第39页 |
4.7.2 打造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,充分重视民间资本 | 第39页 |
4.7.3 建立良好的法治环境 | 第39页 |
4.8 本章小结 | 第39-41页 |
第五章 H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环境分析 | 第41-46页 |
5.1 政策环境分析 | 第41-42页 |
5.1.1 偏紧的货币政策 | 第41页 |
5.1.2 H市地方政府融资管理办法的缺乏 | 第41-42页 |
5.2 经济环境分析 | 第42页 |
5.3 需求环境分析 | 第42-43页 |
5.4 技术环境分析 | 第43页 |
5.5 融资机遇与威胁分析 | 第43-45页 |
5.5.1 机遇分析 | 第43-44页 |
5.5.2 威胁分析 | 第44-45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六章 H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模式的选择与创新 | 第46-52页 |
6.1 H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战略选择 | 第46-47页 |
6.1.1 观念和体制的创新 | 第46-47页 |
6.1.2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| 第47页 |
6.2 H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创新型融资模式 | 第47-49页 |
6.2.1 利用固定资产融资创新 | 第47-48页 |
6.2.2 利用金融手段融资创新 | 第48-49页 |
6.3 H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重点及实现路径 | 第49-51页 |
6.3.1 融资重点:具备真正独立的企业法人地位 | 第49页 |
6.3.2 实现路径 | 第49-51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七章 H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创新型融资模式实施对策 | 第52-56页 |
7.1 建立科学、可持续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| 第52-54页 |
7.1.1 促进市场竞争,发挥市场在企业治理中的作用 | 第52页 |
7.1.2 实现政企分离,发挥利益相关者在平台中的作用 | 第52-53页 |
7.1.3 强化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 | 第53页 |
7.1.4 建立风控体系 | 第53页 |
7.1.5 创新H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 | 第53-54页 |
7.2 建立多元化的融资体制 | 第54页 |
7.2.1 规范H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行为 | 第54页 |
7.2.2 实现多元化的投资主体、融资渠道 | 第54页 |
7.3 本章小结 | 第54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8页 |
致谢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