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无线电电子学、电信技术论文--无线通信论文--光波通信、激光通信论文

新型无源光接入网关键技术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第一章. 绪论第12-24页
    1.1. 接入网的研究背景第12-15页
    1.2. 无源光网络的研究现状和趋势第15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. 时分复用无源光网络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. 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. 基于光码分多址接入无源光网络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. 基于正交频分复用多址接入无源光网络第19-20页
    1.3.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与成果第20-21页
    1.4. 论文结构及内容安排第21页
    1.5. 参考文献第21-24页
第二章. OCDMA/WDM混合无源光网络技术研究第24-44页
    2.1. 引言第24-25页
    2.2. 混合接入系统架构第25-28页
    2.3. 关键技术研究第28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. WDM-PON原理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. 光编解码器研究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. 构造OCDMA系统中的用户地址码第31-33页
    2.4. 基于Chebyshev映射的混沌扩频方案第33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. Chebyshev映射及混沌序列产生算法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. Chebyshev映射混沌地址码设计第36-37页
    2.5. 系统性能分析第37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. 相关性分析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. 仿真结果第39-41页
    2.6. 小结第41-42页
    2.7. 参考文献第42-44页
第三章 正交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系统研究第44-63页
    3.1. 引言第44-45页
    3.2. 正交波分复用技术第45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. 多种调制技术背景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. OWDM技术原理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. 正交波分复用与波分复用的比较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. 频谱效率分析第48-49页
    3.3. 系统方案第49-50页
    3.4. 关键技术研究第50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. 超连续谱光源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. 光纤光栅第51-56页
    3.5. 实验仿真第56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. 系统功率谱分析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. 接收端滤波器误码率第58-60页
    3.6. 小结第60页
    3.7. 参考文献第60-63页
第四章 .基于OFDM的无源光网络系统研究第63-84页
    4.1. 引言第63-64页
    4.2. OFDM基本原理第64-67页
    4.3. OFDMA-PON系统结构第67-68页
    4.4. 关键技术及相关器件第68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. O-OFDM技术原理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. O-OFDM系统结构类型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. O-OFDM关键技术分析第72-75页
    4.5. OFDMA-PON技术优势第75-77页
    4.6. 离线处理实验系统第77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. 实验系统组成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. 系统性能评价参数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6.3. 系统仿真分析第79-80页
    4.7. 小结第80-81页
    4.8. 参考文献第81-84页
第五章. 基于频谱分割的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技术研究第84-105页
    5.1. 引言第84-85页
    5.2. WDM-PON光源方案第85-8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. 自由选择波长光源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. 波长指定光源第8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. 共享光源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. 多波长光源第87页
    5.3. 无色ONU技术第87-9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. 宽光源频谱分割技术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. 可调谐激光器技术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. 无光源技术第90-91页
    5.4. 改善频谱分割WDM-PON性能方案第91-10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. SOA改善系统性能分析第91-9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. EDFA改善系统性能分析第97-101页
    5.5. 小结第101-102页
    5.6. 参考文献第102-105页
第六章. 结束语第105-107页
    6.1. 论文工作总结第105-106页
    6.2.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第106-107页
缩略语第107-110页
致谢第110-111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11页

论文共11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宽带无线光通信关键技术研究
下一篇:信息化与工业化互动机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