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| 1.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1.1.1 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研究现状 | 第10页 |
| 1.1.2 再生冷却的研究进展 | 第10-11页 |
| 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8页 |
| 1.2.1 碳氢燃料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| 1.2.2 催化裂解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8页 |
| 1.3 本文的研究内容 | 第18-20页 |
| 第2章 过渡金属修饰的ZSM-5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和实验系统介绍 | 第20-31页 |
| 2.1 引言 | 第20页 |
| 2.2 实验材料 | 第20-21页 |
| 2.3 催化剂的制备 | 第21-24页 |
| 2.3.1 催化基本原理 | 第21-22页 |
| 2.3.2 催化剂的表面有机化改性 | 第22-23页 |
| 2.3.3 过渡金属修饰的ZSM-5的制备 | 第23-24页 |
| 2.4 催化剂的表征 | 第24-27页 |
| 2.4.1 催化剂的SEM扫描 | 第24-25页 |
| 2.4.2 催化剂的XRD检测 | 第25-26页 |
| 2.4.3 催化剂的XPS检测 | 第26-27页 |
| 2.5 实验系统 | 第27-29页 |
| 2.5.1 实验系统介绍 | 第27-28页 |
| 2.5.2 实验产物收集和检测 | 第28-29页 |
| 2.5.3 气态产物定量分析方法 | 第29页 |
| 2.6 本章小结 | 第29-31页 |
| 第3章 ZSM-5 催化正癸烷裂解实验研究 | 第31-44页 |
| 3.1 引言 | 第31页 |
| 3.2 正癸烷热裂解实验 | 第31-38页 |
| 3.2.1 数据处理方法 | 第32-34页 |
| 3.2.2 正癸烷的裂解实验分析 | 第34-38页 |
| 3.3 ZSM-5 催化碳氢燃料裂解实验分析 | 第38-43页 |
| 3.4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| 第4章 过渡金属修饰的ZSM-5催化正癸烷裂解实验研究 | 第44-74页 |
| 4.1 引言 | 第44页 |
| 4.2 不同负载率下Co氧化物修饰的ZSM-5 对正癸烷裂解的影响 | 第44-53页 |
| 4.2.1 Co(1%)/ZSM-5催化正癸烷裂解实验研究 | 第44-47页 |
| 4.2.2 Co(3%)/ZSM-5催化正癸烷裂解实验研究 | 第47-49页 |
| 4.2.3 Co(9%)/ZSM-5催化正癸烷裂解实验研究 | 第49-53页 |
| 4.3 不同负载率下Ni氧化物修饰的ZSM-5 催化正癸烷裂解 | 第53-57页 |
| 4.4 最优负载率下不同催化剂浓度的催化裂解实验 | 第57-62页 |
| 4.4.1 Co氧化物最优负载率下不同催化剂浓度的催化裂解 | 第57-60页 |
| 4.4.2 Ni氧化物最优负载率下不同催化剂浓度的催化裂解 | 第60-62页 |
| 4.5 正癸烷最优催化作用下裂解实验分析 | 第62-66页 |
| 4.6 催化作用下的燃油结焦分析 | 第66-72页 |
| 4.7 本章小结 | 第72-74页 |
| 第5章 过渡金属修饰的ZSM-5催化不同碳氢比燃料的裂解试验研究 | 第74-87页 |
| 5.1 引言 | 第74页 |
| 5.2 正十二烷的催化裂解实验研究分析 | 第74-78页 |
| 5.3 正辛烷的催化裂解实验分析 | 第78-82页 |
| 5.4 不同碳氢比正构烷烃催化裂解的比较 | 第82-86页 |
| 5.4.1 不同碳氢比燃料催化裂解时气态产物分布的比较 | 第82-83页 |
| 5.4.2 不同碳氢比燃料催化裂解时热沉的比较 | 第83-86页 |
| 5.5 本章小结 | 第86-87页 |
| 结论 | 第87-8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8-92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92-94页 |
| 致谢 | 第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