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--工程地质学论文--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--地面沉降论文

地下遗留空区影响区域内地表沉降监测、预测与预警系统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1 绪论第9-14页
    1.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隧道工程施工所诱发的地表沉降监测及其处理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地下矿山采空区所诱发的地表沉降检测及其处理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地下水、油气资源和地热资源开采所诱发的地表监测第12页
    1.3 本文研究内容第12-14页
2 金鸿工业园地表沉降GPS无人值守监测网第14-26页
    2.1 围岩错动界线第14-15页
    2.2 地表测点与地下采空区的对应关系第15-20页
    2.3 金鸿工业园GPS地表沉降监测数据预处理第20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监测数据丢失处理策略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虚拟GPS的设置第22-25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5-26页
3 GPS监测数据去噪技术第26-38页
    3.1 去噪小波的构造方法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基本原理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Daubechies紧支撑正交小波的构造方法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紧支撑正交小波的构造方法的实现形式第27-28页
    3.2 监测数据干扰信息消除地实现技术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干扰信息消除实现过程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去噪效果分析第29-30页
    3.3 监测点GPS数据干扰信息的消除第30-34页
    3.4 监测点GPS空间坐标数据去噪第34-37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37-38页
4 地表沉降变形指标计算第38-50页
    4.1 地表沉降变形指标第38-40页
    4.2 地表沉降变形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地表垂直下沉移动指标计算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地表(x,y,z)下沉移动指标计算第41-43页
    4.3 地表沉降变形计算与分析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地表下沉移动计算与分析第43-45页
    4.4 整个监控区域沉降过程三维图和等高线图绘制第45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按月、周、日进行观测统计的沉降过程对比图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按同一时间段进行观测统计的沉降过程对比图第47-49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49-50页
5 地表沉降变形趋势发现第50-65页
    5.1 地表沉降变形趋势分析方法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基于非线性拟合的趋势分析方法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地表下沉变形 3D曲面拟合整体趋势分析方法第52-53页
    5.2 地表沉降变形趋势分析第53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各GPS监测点地表沉降趋势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各GPS监测点地表水平x方向变形趋势第56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各GPS监测点地表水平y方向变形趋势第60-63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63-65页
6 地表沉降变形趋势预测第65-76页
    6.1 地表沉降趋势随机动态预测第65-68页
    6.2 神经网络法地表下沉随机性预测实现第68-7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地表下沉量随机性预测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地表下沉加速度随机性预测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地表下沉速度随机性预测第72-74页
    6.3 本章小结第74-76页
7 地表突发大规模沉降预警参数估计第76-94页
    7.1 地表沉降范围内岩体物理力学参数第76-79页
        7.1.1 地表崩落范围与GPS的位置对应关系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7.1.2 地表崩落范围岩体物理力学参数计算第77-79页
    7.2 采空区支撑岩体应力分布计算第79-88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地表沉降模型的构建第79-83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采空区内部的应力分布计算模型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7.2.3 沉降面下移过程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7.2.4 采空区支撑岩体的应力分布第85-88页
    7.3 采空区塌陷预警参数第88-90页
    7.4 采空区塌陷预警实现第90-93页
        7.4.1 GPS01监测站点预警第90页
        7.4.2 GPS02监测站点预警第90-91页
        7.4.3 GPS03监测站点预警第91页
        7.4.4 GPS04监测站点预警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7.4.5 GPS05监测站点预警第92页
        7.4.6 GPS06监测站点预警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 7.4.7 GPS07监测站点预警第93页
    7.5 本章小结第93-94页
8 结论与展望第94-96页
参考文献第96-101页
致谢第101页

论文共10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现代田园城市目标的空港新城规划实施评价研究
下一篇:北京市老年公寓内部居住单元设计调查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