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9-18页 |
1.1 绿色建筑的概念 | 第9页 |
1.2 课题研究的背景 | 第9-10页 |
1.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3.1 国家政策 | 第10-11页 |
1.3.2 杭州市建筑节能政策 | 第11-12页 |
1.4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2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5 国内外公共建筑节能案例简介 | 第13-16页 |
1.5.1 国外公共建筑节能案例 | 第13-15页 |
1.5.2 国内公共建筑节能案例 | 第15-16页 |
1.5.3 国内外绿色建筑对比 | 第16页 |
1.6 本章小结 | 第16-18页 |
2 杭州市公共建筑节能主要技术问题 | 第18-24页 |
2.1 杭州市地理气候特征 | 第18-22页 |
2.1.1 杭州市地理气候特征 | 第18-21页 |
2.1.2 杭州市可利用的再生能源 | 第21-22页 |
2.2 杭州市公共建筑节能应用 | 第22-24页 |
2.2.1 杭州市公共建筑节能应用概况 | 第22页 |
2.2.2 杭州市公共建筑中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 | 第22-24页 |
3 杭州市科技馆建筑节能主要技术 | 第24-53页 |
3.1 杭州科技馆基本情况简介 | 第24-25页 |
3.2 主要技术措施介绍简介 | 第25-52页 |
3.2.1 节能与室外环境 | 第25-26页 |
3.2.2 围护结构设计 | 第26-29页 |
3.2.3 生态节能技术设计 | 第29-52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4 杭州科技馆行为节能 | 第53-65页 |
4.1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| 第53-55页 |
4.2 绿色施工 | 第55-61页 |
4.2.1 杭州科技馆绿色施工组织设计 | 第55-57页 |
4.2.2 杭州科技馆绿色施工方案—以杭州科技馆展厅布展2标项工程为例 | 第57-61页 |
4.3 运营管理 | 第61-64页 |
4.3.1 物业管理及日常维护 | 第61-63页 |
4.3.2 智能控制系统 | 第63页 |
4.3.3 节能宣传 | 第63-64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5 杭州科技馆绿色节能运营测试 | 第65-68页 |
5.1 测试项目 | 第65页 |
5.2 测试仪器 | 第65页 |
5.3 测试内容 | 第65-67页 |
5.3.1 热泵机组制冷性能系数 | 第65-66页 |
5.3.2 室内温湿度、室外温度 | 第66页 |
5.3.3 室内噪声 | 第66-67页 |
5.3.4 场地噪声 | 第67页 |
5.3.5 照度及照明功率密度 | 第67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6 综合效益和推广价值 | 第68-72页 |
6.1 综合效益 | 第68-70页 |
6.1.1 经济效益 | 第68页 |
6.1.2 环境效益 | 第68-69页 |
6.1.3 社会效益 | 第69-70页 |
6.2 推广价值 | 第70-72页 |
6.2.1 保护生态环境 | 第70页 |
6.2.2 提高民众环保理念 | 第70页 |
6.2.3 推动经济技术的进步 | 第70-72页 |
7 杭州市生态建筑节能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| 第72-75页 |
7.1 杭州市生态建筑节能发展的合理建议 | 第72-73页 |
7.1.1 评价标准的完善 | 第72页 |
7.1.2 严抓评估机构资质 | 第72页 |
7.1.3 培养绿色建筑人才 | 第72页 |
7.1.4 激励政策的落实 | 第72页 |
7.1.5 完善耗能数据库 | 第72-73页 |
7.2 杭州市绿色建筑适宜性技术建议 | 第73-74页 |
7.2.1 优选被动式技术 | 第73页 |
7.2.2 主动式技术 | 第73页 |
7.2.3 新能源技术 | 第73-74页 |
7.3 加强运营管理 | 第74-75页 |
7.3.1 绿色施工 | 第74页 |
7.3.2 物业管理 | 第74页 |
7.3.3 节能管理 | 第74-75页 |
8 论文成果及全文总结 | 第75-77页 |
8.1 全文总结 | 第75页 |
8.1.1 论文成果 | 第75页 |
8.1.2 论文的不足之处 | 第75页 |
8.2 结束语 | 第75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0页 |
表附录 | 第80-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