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·研究背景、目的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·危险源管理的研究现状分析 | 第10-14页 |
·危险源的界定与分类 | 第10-12页 |
·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价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·危险源预警与控制研究状况 | 第14页 |
·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路径 | 第14-16页 |
第2章 火电企业危险源构成体系研究 | 第16-21页 |
·危险源的概念 | 第16-17页 |
·危险源分析 | 第17-18页 |
·危险源的分析方法和步骤 | 第18页 |
·火电企业危险源的构成体系 | 第18-21页 |
第3章 火电企业危险源评价方法研究 | 第21-29页 |
·系统风险分析评价方法简介 | 第21-22页 |
·事故树分析(FTA)法 | 第22-23页 |
·事故树概述 | 第22页 |
·事故树的分析步骤 | 第22-23页 |
·事故树的表示符号及意义 | 第23-24页 |
·事件 | 第23页 |
·逻辑门的符号表示及意义 | 第23-24页 |
·布尔代数及最小割集、最小径集 | 第24-26页 |
·布尔代数 | 第24-25页 |
·事故树的最小割集 | 第25页 |
·事故树的最小径集 | 第25-26页 |
·结构重要度、概率重要度和临界重要度 | 第26-29页 |
·事故树的结构函数 | 第26页 |
·事故树的结构重要度分析 | 第26-27页 |
·事故树的概率重要度的分析 | 第27-28页 |
·事故树的临界重要度分析 | 第28-29页 |
第4章 基于故障树的火电企业危险源评价 | 第29-46页 |
·火电企业事故树的构造 | 第29-34页 |
·火电企业危险源的构成 | 第29-30页 |
·火电企业事故树构造 | 第30-34页 |
·定性分析 | 第34-35页 |
·求最小割集 | 第34-35页 |
·结构的重要度分析 | 第35页 |
·事故树的定量分析与评价 | 第35-46页 |
·顶上事件的发生概率的求解 | 第35-40页 |
·概率重要度的计算 | 第40-41页 |
·临界重要系数的计算 | 第41-43页 |
·计算结果分析 | 第43-46页 |
第5章 火电企业危险源控制研究 | 第46-53页 |
·轨迹交叉理论 | 第46-47页 |
·轨迹交叉理论在电力生产中的应用 | 第47-50页 |
·火电企业轨迹交叉理论的模型 | 第47-48页 |
·轨迹交叉理论在火电企业安全管理中应用分析 | 第48-50页 |
·火电企业人因控制对策 | 第50-53页 |
·科学有效地实行人员选拔制度 | 第50-51页 |
·火电企业要强化专业技能培训与安全教育 | 第51页 |
·强化企业的安全管理 | 第51页 |
·提高人机整体系统的可靠性,改善人机系统的安全状况 | 第51-52页 |
·重视作业人员、生产要素、作业方法的组织、配置及设计 | 第52-53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58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