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5-6页 |
中文摘要 | 第6-8页 |
英文摘要 | 第8-9页 |
缩写与符号清单 | 第14-15页 |
文献综述 | 第15-22页 |
1 动物初情期生殖器官的发育 | 第15-16页 |
1.1 初情期定义 | 第15页 |
1.2 动物初情期的生殖器官变化 | 第15-16页 |
1.2.1 卵巢变化 | 第15页 |
1.2.2 生殖道变化 | 第15页 |
1.2.3 子宫变化 | 第15-16页 |
1.3 动物性行为变化 | 第16页 |
2 生殖激素与动物初情期 | 第16-17页 |
2.1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与促性腺激素 | 第16页 |
2.2 性腺激素 | 第16-17页 |
3 基因系统与动物初情期 | 第17-20页 |
3.1 Kiss 1/GPR54系统 | 第17-18页 |
3.2 NPY系统 | 第18页 |
3.3 LEP/LEPR系统 | 第18页 |
3.4 Lin28/Let-7 系统 | 第18-19页 |
3.5 NKB系统 | 第19页 |
3.6 GABA系统 | 第19-20页 |
4 miRNA与动物初情期 | 第20页 |
4.1 miRNA调控生殖激素的分泌 | 第20页 |
4.2 miRNA调控初情期基因的表达 | 第20页 |
5 安淮白山羊 | 第20-21页 |
6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21-22页 |
引言 | 第22-23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23-30页 |
1.1 材料 | 第23-24页 |
1.1.1 试验动物 | 第23页 |
1.1.2 主要仪器与设备 | 第23页 |
1.1.3 主要试剂耗材 | 第23-24页 |
1.2 试验方法 | 第24-30页 |
1.2.1 样品采集 | 第24页 |
1.2.2 激素测定 | 第24-25页 |
1.2.3 切片制作 | 第25-26页 |
1.2.4 RNA的提取与质量检测 | 第26页 |
1.2.5 建库及测序 | 第26-27页 |
1.2.6 序列数据分析 | 第27-28页 |
1.2.7 qRT-PCR验证差异化基因 | 第28-29页 |
1.2.8 靶基因的功能分析 | 第29页 |
1.2.9 数据分析 | 第29-30页 |
2 结果 | 第30-44页 |
2.1 安淮山羊初情期发育进程中血清LH与FSH的变化 | 第30-31页 |
2.2 安淮山羊初情期发育进程中E_2与P_4的变化 | 第31-32页 |
2.3 卵巢的组织学观察 | 第32-33页 |
2.4 RNA的质量检测 | 第33-34页 |
2.5 miRNA鉴定 | 第34-37页 |
2.5.1 已知miRNA鉴定 | 第34-36页 |
2.5.2 预测新的miRNA基因 | 第36-37页 |
2.6 miRNA家族分析 | 第37-39页 |
2.7 外显子、内含子比对 | 第39-40页 |
2.8 miRNA表达分析 | 第40页 |
2.9 极显著差异miRNA表达分析及验证 | 第40-42页 |
2.10 差异miRNA靶基因富集分析 | 第42-44页 |
2.10.1 靶基因的GO分析 | 第42页 |
2.10.2 Pathway分析 | 第42-44页 |
3 讨论 | 第44-48页 |
3.1 LH与山羊初情期 | 第44页 |
3.2 FSH与山羊初情期 | 第44页 |
3.3 E_2与山羊初情期 | 第44-45页 |
3.4 P_4与山羊初情期 | 第45页 |
3.5 山羊初情期LH、FSH、E_2和P_4间的关系 | 第45页 |
3.6 miRNA家族分析 | 第45-46页 |
3.7 差异miRNA分析 | 第46页 |
3.8 miRNA的靶基因分析 | 第46页 |
3.9 GO、KEGG的富集分析 | 第46-48页 |
4 结论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4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