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刑法论文--分则论文

论渎职犯罪中损失的理解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第1章 引言第7-10页
    1.1 渎职犯罪的现状第7页
    1.2 当前渎职犯罪的特点第7-8页
    1.3 探讨渎职犯罪“损失”的现实意义第8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方法第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现实意义第9-10页
第2章 渎职犯罪中“损失”的相关法律梳理第10-13页
    2.1 渎职犯罪中有关“损失”的立法规定第10页
    2.2 渎职犯罪中有关“损失”的司法解释第10-11页
    2.3 渎职犯罪中有关“损失”规定的特点第11-13页
第3章 渎职犯罪中“损失”的界定第13-22页
    3.1“损失”的概念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损失的定义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“损失”的特征第13-14页
    3.2“损失”的分类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物质性损失和非物质性损失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单一损失和多次损失第16页
    3.3 渎职犯罪中“损失”的计算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的计算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物质损失与非物质损失的计算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单一损失与多次损失的计算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渎职犯罪中“损失”的计算时间第19-20页
    3.4 渎职犯罪中“损失”的认定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渎职犯罪中“损失”的认定原则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渎职犯罪中“损失”的认定标准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渎职犯罪中“损失”认定的司法作用第21-22页
第4章 渎职犯罪中“损失”规定的现行缺陷及完善建议第22-29页
    4.1 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的划分标准存在争议及完善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的划分标准的争议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的划分标准的完善建议第22-23页
    4.2 非物质“损失”量化标准不明确及完善建议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通过加强司法解释细化评价标准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通过判例指导来统一非物质性损失的界定标准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形成可具操作性和普遍适用性的取证规范第24页
    4.3 不同的损失间能否混合存在争议及建议第24-25页
    4.4 损失是否可以累计存在争议及建议第25页
    4.5 被挽回的损失是否计入渎职犯罪造成的损失存在的争议及建议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被挽回的损失能否计入存在争议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建议将“挽回损失”纳入其他公务岗位的职责范围第26页
    4.6 损失返还时间的不确定性,导致损失结果难以认定第26-27页
    4.7 借鉴国外法律规定完善我国渎职罪中损失的规定第27-29页
第5章 结语第29-30页
致谢第30-31页
参考文献第31-32页

论文共3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印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比较研究
下一篇: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权与信息自由权关系问题的法律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