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道路工程论文--路基、路面工程论文--路基工程论文

高水位低路堤饱和粉砂土路基动三轴试验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18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外低路堤的使用及发展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振动三轴仪的发展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土体动力特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路堤和地基处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车辆荷载作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1.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主要研究内容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主要技术线路第17-18页
第二章 试验方法及试验模型和试验条件的设计第18-31页
    2.1 试验方法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土动力特性的试验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试验方法的选取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动三轴试验设备及原理第19-22页
    2.2 试验模型的设计与制作第22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试验模型的设计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试验模型的制作第24-28页
    2.3 动三轴试验条件的设计第28-30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30-31页
第三章 饱和粉砂土动变形试验研究第31-73页
    3.1 概述第31页
    3.2 试验方案和步骤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试验方案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试验步骤第32-33页
    3.3 土动变形试验的基本概念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滞回曲线、骨干曲线的基本概念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动弹性模量、阻尼比的基本概念第33-34页
    3.4 饱和粉砂土的应力应变特征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土样的破坏形态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应力应变时程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3.5 饱和粉砂土滞回曲线分析第36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滞回曲线的特性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单因素下各饱和粉砂土模型滞回曲线分析第37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各模型作用下的饱和粉砂土的滞回曲线分析第45-46页
    3.6 饱和粉砂土骨干曲线分析第46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骨干曲线的选取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单因素下各饱和粉砂土模型骨干曲线分析第4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6.3 各模型作用下的饱和粉砂土的骨干曲线分析第57-60页
    3.7 饱和粉砂土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分析第60-71页
        3.7.1 单因素下各饱和粉砂土模型的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分析第60-70页
        3.7.2 各模型作用下的饱和粉砂土的动模量和阻尼比曲线分析第70-71页
    3.8 本章小结第71-73页
第四章 饱和粉砂土动强度试验研究第73-91页
    4.1 概述第73页
    4.2 破坏标准及确定第73-75页
    4.3 试验方案和步骤第75-77页
    4.4 饱和粉砂土的动强度分析第77-8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动强度曲线概述第7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单因素下各饱和粉砂土模型的动强度分析第77-8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各模型作用下的饱和粉砂土的动强度分析第87-89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89-91页
第五章 饱和粉砂土抗液化性能试验研究第91-106页
    5.1 饱和粉砂土的液化机理第91页
    5.2 影响饱和粉砂土振动液化的重要因素第91-92页
    5.3 饱和粉砂土液化判别标准第92页
    5.4 饱和粉砂土动孔压测试试验步骤和方案第92-93页
    5.5 动孔隙水压力的时程曲线分析第93-104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液化判别标准的选取第93-94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未处理模型试样的孔隙水压力及动应变时程曲线分析第94-103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横向模型试样的孔隙水压力及动应变时程曲线分析第103页
        5.5.4 竖向模型试样的孔隙水压力及动应变时程曲线分析第103-104页
    5.6 各模型试样的液化判别比较第104页
    5.7 本章小结第104-106页
第六章 主要结论和展望第106-109页
    6.1 主要结论第106-108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108-109页
参考文献第109-112页
致谢第112-113页
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113页

论文共11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模拟PRC管桩加固缺陷桩抗剪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
下一篇:沥青老化行为对沥青—集料界面粘附性影响研究